金秋时节,新疆大地瓜果飘香。在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人民医院病理科,一场跨越千里的“豫疆医疗协作”正温暖上演——来自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的援疆病理医生冷茹冰,与科室唯一的维吾尔族病理医生海热古丽·艾买尔结对搭档,以精准诊断破解少见病理难题,成功识别2例少见病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用专业与协作诠释民族团结情,成为守护边疆母婴健康的“及时雨”。
“以前遇到少见的胎盘病变,我们只能建议她去上级医院会诊,产妇和家属要经历奔波劳碌才能拿到结果。自从冷老师从河南来支援,不仅带来了技术,更和我们一起把‘难题’变成了‘学习题’!”古丽医生的话语里,满是对这场跨地域协作的认可。作为科室唯一病理医生,古丽医生熟悉本地孕产妇病史特点,能满足日常病理诊断需求;而拥有多年病理诊断经验的冷医生,擅长识别少见、疑难病理类型。两人的协作,既是技术的互补,更是豫疆两地医疗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写照,恰如新疆70年来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的缩影。
今年8月,一名因“胎膜早破”的哈萨克族产妇完成分娩后,胎盘常规送检病理科。古丽医生在取材时,发现胎盘局部绒毛组织存在异常增生结节,质地与正常组织明显不同,凭借临床经验判断并非普通病变,立即与冷医生展开联合研判。“你看这个结节里的血管分支密集,内皮细胞形态特殊,和普通绒毛间质增生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冷医生一边指着显微镜下的切片,一边用通俗的语言结合专业术语讲解;古丽则同步补充:“这位产妇孕期一切正常,却在孕37周因“胎膜早破”分娩,但胎盘出现这种情况,也许这就是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给临床后续随访提供依据。”经过分析,两人最终共同出具“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病理报告。
类似的场景在9月初再次上演:另一名足月顺产产妇的胎盘送检后,冷医生与古丽医生凭借默契配合,再次精准识别出第2例绒毛膜血管瘤。“绒毛膜膜血管瘤是少见的胎盘良性病变,发病率仅0.7%-1.6%,虽多无明显症状,但通过胎盘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能帮助临床排除其他胎盘病变风险,也让产妇和家属吃下‘定心丸’。”冷医生解释道。这两例诊断结果,不仅为产妇后续随访提供了依据,更填补了当地医院在足月顺产胎盘少见病变诊断领域的空白。
几个月来,冷医生与古丽医生的“豫疆搭档”已成为科室的“黄金组合”——他们共同完成病理诊断200余例,解决疑难病例10余例,除2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外,还规范了绒毛膜羊膜炎和脐带炎的病理分期分级。冷医生还和古丽医生一起,整理出《常见胎盘病变双语诊断手册》,把河南的先进诊断理念与本地病例特点结合,让技术真正“扎根”边疆。
“新疆70年的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同心协力;边疆医疗的进步,也需要我们跨地域、跨民族的携手合作。”冷医生说,未来他会继续和古丽医生并肩,把河南的病理诊断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科室同仁,让豫疆医疗协作的种子在边疆生根发芽,用健康守护为新疆成立70周年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援疆专家个人简介
冷茹冰,中共党员,临床病理学硕士,中级职称,从事病理诊断工作10余年,曾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修学习;获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有黄淮学院高校任教经历;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呼吸病理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驻马店市病理医师学会常务委员,驻马店市病理质量控制中⼼专家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对乳腺、甲状腺、呼吸、淋巴造血以及妇科等病理诊断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常规病理诊断、术中快递冰冻病理诊断、脱落细胞学、妇科TCT、原位杂交(FISH)诊断判读等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大象新闻援疆记者 曹博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