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援疆专家与本院专家携手,普外科与血液净化中心、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营养科等科室协作,积极救治一位“肛周脓肿引起的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使其生命转危为安。
65 岁的李女士,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却被肛周脓肿这一顽疾打破了宁静。两个月的换药治疗,不仅没有缓解病情,创面反而不断扩大,感染日益严重。剧烈的疼痛如影随形,蔓延至整个臀部,让她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家人心急如焚,来到了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就诊。
李女士痛苦不堪、奄奄一息的模样,让接诊的普外科李金军医师及护理人员揪心不已。调休在家的肛肠专家闫俊才医生得知情况后,火速赶往医院。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一个令人揪心的诊断结果摆在众人面前:肛周脓肿引起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必须尽快手术!
然而,手术的紧迫性与李女士复杂的病情形成了巨大矛盾。多年的糖尿病已引发肾衰等并发症,从未做过透析的她,血钾浓度高出正常人好几倍。在医学上,这被称为"危重症中的危重症"。高血钾状态下手术极可能导致心脏骤停,但不手术,感染将会扩散,危及生命。面对这一两难抉择,闫俊才与李金军没有犹豫,他们深知:生命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他们果断联系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紧急透析。这一刻,医者的职业本能只剩下一个纯粹的信念——救人。
血液净化中心负责人王海强与河南援疆专家王学珍迅速来到李女士床旁,为她实施了床旁血液透析导管置入术。当夜幕降临,大多数人已进入梦乡时,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却彻夜守护在李女士床旁,目不转睛地监测着各项生命指标。这一夜,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当黎明的曙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病房,李女士的血钾终于降至安全范围。
次日10:00,手术室里,刚刚休假归来的援疆专家杨志忠医生已站在手术台前。他与闫俊才、李金军组成的手术团队,全神贯注为李女士清除臀部坏死的组织。麻醉科主任高光伍带领团队精准调控着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手术保驾护航。手术刀下的每一毫米切除,都是对医者技术的考验;麻醉机上的每一个数据波动,都牵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当最后一块坏死组织被清除干净,手术室内的空气似乎也轻松了几分。
谈及李女士病情的危急状况时,杨志忠医生说: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感染范围大约15cm*20cm,深度达到了骶骨骨膜,手术是必选项,否则靠保守治疗是不可能恢复的。手术也存在很大风险,因为李女士长期糖尿病、肾病,身体非常虚弱,生命体征波动很大。
术后,重症医学科接过了生命的接力棒。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监护,帮助李女士度过了最危险的关键期。当患者被安全转回普外科时,彭波主任、陈红护士长带领医护团队又开始了新的"马拉松"。援疆专家杨志忠每天多次到李女士床前询问病情,并配置去腐生肌中药膏促进伤口愈合,还请来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刘英俊会诊;医护人员每天为李女士精心换药;营养科量身定制营养方案······这场生命的接力赛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在这场生命接力中,河南援疆医疗专家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更传递了“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的职业精神。当杨志忠、王学珍、刘英俊等援疆专家与本地医生闫俊才、李金军等人并肩作战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口援疆政策的落地生根,更是跨越千里让哈密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医者仁心。
多科室协作的高效与默契,更是这场生命接力的关键。从普外科医生闫俊才、李金军的初步诊断与紧急处理,到血液净化中心的及时干预;从麻醉科的精准配合,到重症医学科的精心守护,再到营养科的科学支持,每一个科室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打破科室壁垒,以患者为中心,形成强大的救治合力,为李女士的生命保驾护航。
“患者至上、生命至上”,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用行动践行的使命。在李女士的救治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看到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担当与坚守。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只为让患者重获新生,让生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