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哈密市东北部的戈壁深处,一场以“绿电赋能 算力破局”为主题的创新实践正悄然展开。这座曾以传统能源产业著称的边疆小城,依托富集的风光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超前布局的算力基础设施,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路径。
政策引领拓新局 算力赋能千行兴
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2023年在哈密调研时强调:“要立足能源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
作为哈密市算力产业核心承载区,伊吾县加速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4月,128P智算中心投产运行;2025年1月,千P级智算中心点亮。金开新能伊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建设的10000P智算中心,目前已完成机柜底座焊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机柜组装和空调安装。“项目建成后将为互联网、金融、医疗、制造等行业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算力服务,满足其在大模型、大数据分析、复杂模拟运算等方面的多样化算力需求。”项目负责人王文宇表示。
走进新疆联合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机房,蓝光流转的服务器矩阵昼夜不息。今年2月,搭载6710亿参数的DeepSeekR1大模型在此上线,成为新疆首个“满血版”人工智能服务平台。运维工程师洪钟说:“我们运用集群网络拓扑感知、GPU虚拟化透传等一系列前沿技术,让大模型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哈密伊吾云能够充分发挥DeepSeek大模型的能力,更高效地运行各种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各行各业的应用。”
目前,该中心已形成“1个全参数模型+6个轻量化版本”的服务体系,为全国范围内的科研院所提供定制化算力支持。
绿电禀赋筑根基 天时地利显优势
算力存在一个与生俱来的“缺陷”,那就是它是一个耗电量巨大的产业。行业的共识是,算力的发展尽头是电力,没有充足的电力供应,算力经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算力经济的机遇,简直就是为电力十足的伊吾量身定制的。全国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之一的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位于伊吾县淖毛湖镇境内。淖毛湖风区也是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重点区域。近年来,伊吾县在推进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同时,在多能互补的新型电力网络建设上发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能源循环体系构建取得显著成效。
伊吾县是进出新疆的重要门户,年均日照时数超3300小时,风能开发潜力达30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逾90%。依托哈密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这里形成了200亿千瓦时的年发电能力。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禀赋相得益彰——北纬43度的地理位置带来年均4℃的天然冷源,干燥少雨的气候使散热能耗较东部降低40%。
“伊吾县先进算力集群一期项目按智算、超算、通用计算全类型进行配置,算力规模达150P,项目于2024年投产,PUE值能控制在1.2以下,综合能效较传统数据中心提升超30%。”伊吾县数字化发展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王海麟表示,“目前伊吾县先进算力集群二期项目已经建设完成,相关算力企业已经进场装修,整体算力规模将达6.2万P,届时伊吾县将在全国数字经济版图中具有更大影响力和更多话语权,将更好融入‘东数西算’工程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引育并举强支撑 人才活水润戈壁
算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伊吾县借助援疆力量,邀请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联合构建了“博士后+硕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人才引育体系,开展数算电全领域的产业研究和项目实践,通过产学研一体化运作,实现了产业和人才的协同提升与发展。
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院长李潮说:“我们以算力经济的前沿领域和哈密市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土壤,为博士后匹配从援疆高校中选拔的优秀硕士和优秀志愿者,形成‘1名博士后+2至3名硕士+3至5名志愿者’的‘种子团队’,全面参与伊吾算力经济示范区(产业园)的建设,坚持研究创新和产业落地实践并重,为算力网人才培养提供伊吾样板,打造‘产业援疆+人才援疆’的伊吾模式。”通过建设算力产业园、设立产学研实践基地,伊吾正形成“技术攻关——场景验证——规模应用”的创新闭环。
站在伊吾县先进计算集群一期极目远眺,天山北麓的雪峰银辉与算力中心的光伏蓝光交相辉映,这座横亘于丝绸古道的“数字驿站”,正蜕变为新疆的算力枢纽——光伏矩阵追光逐日而生,服务器集群倚绿电而兴,随着众多智算中心建设项目的高效推进,伊吾智算产业即将进入跨越发展、链式增长、全面赋能的新阶段,全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