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万事出艰辛。今年我担任了哈密市巴里坤县一中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在和朋友的聊天中,他说你真辛苦,我说不觉得苦,说着说着还哼起了邓丽君的《甜蜜蜜》。因为在和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我找到了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发现最美的教育是陪伴。哪怕仅仅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陪他们走上一小段路,这就够了。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身边,做我的朋友。”二月开学第一课,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法国作家加缪的话。并用它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嘛!为了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让孩子从小学会辨别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在班上主持了每日一诵。内容可能是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也可能是一首小诗,比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他们太喜欢了,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光。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一转眼,三个月过去了。三个月以来,我不断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像走进巴里坤的人文景观和雪山草原中,我被他们感动着,鼓舞着......是的,“踏遍青山人未老,这边风景独好”。
作为班主任,我接触最多的是“坏孩子”。这些孩子天天闯祸,比如上课传纸条,说话,在课桌下给红领巾打上一个个绳结,随便下位等等,好像他们犯的错越多越能得到勋章一样。我索性把办公桌搬到教室,在教室办公,和学生一起听课,并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然后对症下药,和他们私聊,蹲下身子看孩子,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一个班的班风慢慢变好了,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级新面貌渐渐有了雏形。针对一些孩子基础差,有学习障碍,我利用每个周末义务为他们补习,让其父母上午10点送至平顶山援疆指挥部,13点接走。每个周末辅导三个孩子。在我的讲解中,孩子的眼光亮了,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气。这些孩子中,巴合别尔,贾尔思,阿热斯学习态度有了改观,特别是贾尔思,学习热情高涨,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因为这种陪伴,我也得到了他们的友谊,有个孩子居然说:“老师,我能叫你大哥吗?你是我们的领头大哥,我是你的小迷弟。”
作为语文老师,当我拿到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材,就认真地阅读,甚至抛开教师用书,现成的教案。我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进入课文,和文本对话,触摸课文中美的风景,美的情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写下我的发现和思考。因而我的课堂是活水,时常伴着孩子冲浪的声响。在四月的集体备课中,我重新给我的说课稿命了名:《俱怀信念与想象,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个标题包含了我的教育理想和对孩子的希望,也囊括了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语文习作素养的训练。四月二十五,我积极参加了去萨尔乔克送课下乡的教学活动。我要讲的是难度较大的习作课《插上科学的翅膀》,这是一篇科幻故事的创编。对成年人简直都是一种挑战。我打开学生思路,围绕科学精神,和萨尔乔克乡牧民的生活对接,和他们在课堂上聊天,激活思维,让他们大胆想,自由写。值得一提的是有个男孩站起来说他要发明一种《会飞的毡房》,让爷爷放牧不再那么辛苦。美好的情思感动了我,也接通了孩子心中的理想之光。
作为援疆教师,我们是追光前进的人。教育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教学研究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在教学中,我以公开课为马匹,奔驰在辽阔的巴里坤草原上,像云朵对骏马的引领。在社团的国学课上,我另辟蹊径,讲诸子百家,我把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中的标语,名言警句,诗词结合在一起,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语文。当然也和巴里坤的人文景观紧密结合。比如,带领孩子们走进松峰书院,让他们触摸影壁上的《弟子规》,让他们感受民族之间文化的交融。讲四大名著,我结合影视剧的主题曲,比如三国演义的开场白是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我们一起讨论,一起设计我们六年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挖掘诗歌元素,感悟大美新疆,践行文明行动。
一路走来,我认真践行巴里坤县教育局提出了“五个一”教育工程,为了祖国边疆的花朵,甘当玫瑰树根。把每一个日子,每一节课,每一次和孩子谈心,每一次家访都写成春天的诗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是一名来自平顶山的援疆教师,我深深地爱着这片辽阔的土地,我用自己微弱的光给孩子以光亮。我的新疆日记(组诗)已经写了50首,这个系列用诗歌的形式记录着这一切,记录着我每一次用心地投入,记录着我对教育的追寻,我所感受到的天山月,和月光下的孩子和马匹。
作者:哈密市巴里坤县一中援疆教师 侯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