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疆网
  • 援疆新闻
  • 援疆动态
  • 项目援疆
  • 产业援疆
  • 教育援疆
  • 医疗援疆
  • 文化润疆
  • 旅游援疆
  • 消费扶贫
  • 党建引领
  • 援疆风采
  • 援疆快报
河南援疆网
  • 援疆新闻
  • 援疆动态
  • 项目援疆
  • 清风豫援
  • 人才支持
  • 民族团结
  • 旅游援疆
  • 简报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援友风采

豫见新星 仰望星空

2025年03月23日 08:01:53

来新疆之前,我对新疆的认识仅停留在中学时期的历史和地理课堂上。在历史课上,我认识了左公:力排众议,自筹军饷,64岁抬棺出征,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韧劲,誓死征战,收复新疆,稳定边陲。这是何等的高瞻远瞩和深谋大略,又是何等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他让我对新疆有了膜拜和敬畏。在地理课上,我看到了新疆的风光旖旎和风俗人情,无论是连绵不绝的那拉提草原和雄伟壮观的天山山脉,还是神秘辽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清澈见底的喀纳斯湖,或是倔强沧桑的胡杨林……每一处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我对新疆有了迷恋和向往。终于在2024年,我有幸参与河南省第三批组团式援疆工作,说实话,当时参与援疆源于个人狭隘的主观愿望;来到新疆,彻底改变了我的思想。

(一)初见新星

在哈密火车站前,“扎根新疆,建设边疆”的红色标语在烈日下熠熠生辉,新星市教育局副局长李瑞林、王会早已在机场等候,扑面而来的热情驱散了我内心的忐忑。渐渐的,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耳闻了兵团精神、老兵精神和胡杨精神的历史和内涵,目染了教育战线上那些让人热泪盈眶的坚守与奉献,读懂了兵团教育人的眼神,那是胡杨树在盐碱地里舒展枝桠的坚定,是红柳在沙丘间绽放花朵的执着。

在新星市研评中心工作的日子里,清晨的办公室灯光,深夜十二点的键盘敲击声,都在诉说着教育工作者特有的“白加黑”战斗模式。马兴局长是教育系统土生土长的领导干部,熟悉教育情况,安排工作有力度、待人接物有温度,经常是第一个到单位,最后一个关灯离开。马局长特别关心援疆教师的冷暖,在年终年度考核时,所到学校都要看望援疆教师,新星一中的翟小传老师提起马局长,兴奋地说:马局长专门把手机号码告诉他,有困难直接联系他,细节之处倍感温暖。马局长常说,援疆老师抛家舍子来到新疆支援我们,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关爱,让老师们在这里有家的感觉,才能安心工作,发挥最大作用。

在马兴局长的带领下,我感受到兵团人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副局长桑雁萍,手术住院期间,也未间断工作,参加线上视频会议,组织线上研讨,网上批阅文件;出院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副局长王会工作认真,面对学校存在的问题,从不姑息也不回避,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不打折扣、铁面无私。

真正让我佩服的是研评中心的肖丽主任,工作上不折不扣、不屈不挠、不怠不懈。初到研评中心的她,倍感责任重大,以提升教育质量为主要任务,创新教研方式,组织研讨分析;自行驱车到11所学校调研一遍,帮助学校分析问题,提出改革措施。在单位晚上12点回家是常态,晚上回家还要熬夜构思谋篇,第二天鸡血满满的投入战斗,经常忙的午饭都顾不上吃,大家都称她是钢铁战士。研评中心的老师开玩笑说,我们研评中心是一个“不要命”的带着一帮人“不要命”的干工作。

肖丽主任对自己狠,对同志们却细心周到,考虑到桑局做手术期间需要照顾,安排研评中心的同志们排班开启夜间照料,让每位同志在困难时刻都会感受到集体的强大力量和温暖;对待年轻的同志,手把手教文字撰稿、工作的方式方法,让年轻人在各自领域很快独当一面,这就是能力和格局。

研评中心一共12个人,每个老师身兼数职,担任教研员的同时,援疆项目、名师工作室建设、语言文字、校园数字化装备、团委少先队、德育工作、体卫艺工作、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均衡达标、普通高中走班选课、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行政业务一体化,每个人都是一专多能,工作强度可想而知。高媛老师有一次心脏突然不舒服,120医护人员到来时,临上车还在找u盘,说晚上还要准备明天上报的材料,说的我们一圈人都动容;年终科室述职,按照惯例,大家应该表述自己一年来干了哪些成绩,但是,我们中心的老师说的更多的是自己在工作上还有哪些不足,还需要怎么改进。文德老师还没张嘴便哽咽的说不出话,说自己一年来,没有在专业上提升,也没有做多大的工作,跟大家比起来,他觉得很惭愧,其实文德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那种哽咽,让我的眼眶湿润……

这里只是新星市教育局的一个缩影,是兵团的一角。新星市建市两三年,一切都是新的,没有基础需要夯实基础,没有资源需要新生资源,工作人员晚上七八点开会是常有的事,深夜甚至凌晨还在单位是常态。不是领导不人性化,也不是工作效率低,试问哪个领导不想按时按点下班回家,吃个热饭,睡个好觉,但是一件一件工作不能等、不能靠,关键时刻,一声令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兵团精神深深刻在兵团教育人的骨子里,是历史的延续、是精神的传承、是团结奋进的力量!

一个一个身影,是新星教育人不把“兵团精神”贴在墙上,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自觉践行。

一个一个片段,是新星教育人不把“胡杨精神”挂在嘴边,是“坚忍不拔、顽强不屈、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一个一个日子,是新兴教育人不把“老兵精神”标在日历上,是 “热爱祖国、扎根新疆、热爱新疆、屯垦戍边”的行动准则。

在研评中心的100多天里,我亲见新星教育人如何用脚步去丈量学校,用数据编织质量网,用深夜灯光照亮改革路。新时代的“教育戍边”,正是新星教育人以课堂为阵地,以教研为犁铧,在祖国边疆耕耘出更丰饶的教育绿洲。

当我再次仰望星空,繁星一片,照亮新星市。

(二)凝望新星

来到新星市,是缘分、使命和责任。在新兴市的日子里,时时被兵团教育人鼓舞着,又时时被河南援疆的战友们感动着。

聂世忠处长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援疆干部的先行者,疫情期间、建市之初,他在新疆哈密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奋战一线,为新星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河南力量。2024年,他带领“中原名师”队到哈密市、新星市送教送培,他给我讲述自己的援疆的经历,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我听出了他对哈密和新星的眷恋和怀念,他鼓励我说,援疆经历会成为你一生的骄傲,不求轰轰烈烈,但要问心无愧,聂处长的话时时在耳边回响。

李瑞林副局长是省教育厅挂职新星市教育局的副局长,与其说他是我们新星市援疆教师的领头人,不如说是我们的主心骨。李局长对援疆老师的管理非常严格,他常说,严管是对大家的厚爱。他经常到学校去看看老师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嘘寒问暖送慰问,每次在学校见到他特别亲切。尽管新星的援疆教师80余人,老师生活哪里不适应了,学校对援疆教师的有哪些建议了,琐碎之事一一回应。李局长几乎每天穿梭于学校、教育局、省厅、新星市、哈密市,是在高架桥上奔跑的“追星者”。

远离家乡,我却不觉得孤单寂寞。李德江副校长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帮我走出“心理”困境,带我结识他的“亲戚”麦合迪耶祖孙俩,让我感受到维族亲人的热气腾腾;姚鹏远副校长经常组织我们开展活动,感受胡杨的傲骨,领略玉龙雪山的豪迈,感受兄弟姐妹般战友的深情厚谊。

来到新疆,融入新疆,我们河南援疆教师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

红星学校援疆教师绍文英,除担任三、四年级学生的音乐课之外,还承担学校大型活动的策划和排练。她刚到学校,就接到了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组织学生参加师市教育局庆祝第40个教师节文艺汇演。学生几乎没有乐器乐理基础,邵老师一对一教授,积极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学生排练。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节目在文艺汇演活动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收获成绩的同时,她也收获学校和学生的认可。以课为“犁”,播撒爱心和艺术的种子。

火箭农场二校援疆教师宋冰洁作为语文老师从点滴小事做起,教授学生书写汉字。如她所说,班里有些孩子的字体像张牙舞爪的螃蟹斜着爬行,有的像发育不良的芝麻羞于见人,有的像残兵败将缺笔少画,有的像不羁狂放爱自由的侠客跳出格外,打着醉拳仗剑行天涯,剑术高超身形莫辨。她每天早晨,都会提前到校,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下几句名言警句,既美观又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们在上课前观察并尝试模仿。课堂上,穿插书法小讲座,讲解汉字的结构美、布局美,以及历代书法大家的逸闻趣事,激发学生们对书法的兴趣。渐渐的,学生学生们不仅字迹有了改善,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变得积极认真,让“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不仅仅是口号,爱国的具体体现。

柳树泉农场幼儿园援疆教师张娜利用下班后的碎片时间,组织教师线上“充电”,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师“传帮带”上更是全力以赴。年轻的古丽老师,起初面对孩子慌乱无措,组织活动时紧张口令不清晰,她就多次深入班级,从备课、教具准备到师幼互动,悉心指导。看着年轻教师从青涩走向从容,在活动中绽放光彩,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份帮扶,传递的不仅是经验,更是教育的希望火种,让先进理念在边陲之地生根发芽。

新星一中援疆教师翟小传面对新的教学环境和学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时候,一节课需要反复修改多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时候,孩子们参差不齐的学习进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辅导;更多的时候是学生的课堂纪的反反复复,管理班级纪律是大问题。他没有气馁、从未退缩,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苦口婆心地劝说教导,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面对困难,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适应新的环境,与当地教师、学生和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共同营造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

柳树泉农场学校援疆教师刘恩慧,孩子才三岁多就奔赴新疆,来到了柳树泉农场学校教授思政课,半年来,她从没有给女儿视频过,因为她不敢面对孩子稚嫩的双眸和一声一声“妈妈”的呼唤,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学生。在工作中,她一丝不苟,言传身教胜于照本宣科,行为师范胜于课程思政。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踏进新疆门,就是新疆人,我们早已与新星融为一体。

(三)回望新星

回想援疆的初心,看看左边是兵团教育人,右边是援疆的战友,抬望眼,星空一片,内心倏然开阔。

因为水土不服,我内分泌失调,长期失眠,脸上皮肤敏感溃烂,生活中的困苦折磨着我,思念家乡的情绪时时蚕食内心,不是没有想过离开,咬咬牙,也绝对不能当逃兵。来新疆之初,最让我头疼的还有房间的蟑螂。我生来最怕虫子,地上跑的,床上爬的,憎恶之极却又心有余悸,为了避免“小强”的骚扰,我一堵二查三绝杀,斗争了好一段时间。这是援疆生活中的插曲,援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坐不住怎么办,怎么让学生学会,怎么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想方设法去解决,一切都在向好!

在新星一中,我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用美丽的开封视频做导语,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用知识当垫脚石,才能看到更美好的世界,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精神引领,学生的眼眸如一颗颗星星发出闪耀的光;我帮助学校规划校本课程,起草了“12345”校本课程方案,用开封经验碰撞一中发展的火花;教师节表彰大会的美篇、“青蓝工程”视频等宣传片,每一个点击率达万人以上,展示新星一中美丽的校园和师生;我临时看管六年级2班的自习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自费购买学习用品、附上“感言”,给班里一半以上学生发奖品,用行动教育学生“言必行行必果”;我资助新星一中3位贫困家庭学生,每人每年1500元,让他们感受到河南援疆教师的深情厚谊,并将爱心传递;我业余时间,教授维族老师国语,学校要求一周一节,我自愿每天一节课,老师们也很乐意,从开始的应付差事,到认真听读,从没有信心,到坚定信心,我们一起经历了酸甜苦辣;我结识了可爱的新疆小姑娘麦合迪耶,陪她一起学习,辅导她作文,给她买文具和衣物……

由于工作岗位变动,我到师市教育局评中心,这里的工作氛围浓厚,让我备受感染,无数个日子加班加点和研评中心的老师们并肩作战。2024年10月中旬,主任把撰写师市“绿色评价”报告的任务交给我,我认真聆听了兵团关于“绿色评价”报告的专题培训会,仔细分析兵团的绿色评价分析报告,对师市11所学校的情况进行详细比对,从5个方面起草师市教育评价分析报告,拿尺子对照着,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纵向分析,一个学校一个学校横向比较,一个星期下来,23页近10万字报告初稿完成了,眼睛酸胀,颈椎病也犯了,头晕恶心,办公室的老师们经常说:“鲁老师,您天天趴在那而且头那么低,那怎么行”,纸质报告字体和表格都很小,眼睛花了,我只能去掉眼镜低着头。后来,在肖丽主任指导下,我们的写作团队又进行了反复修改,按期完成任务。

转益多师是汝师。我编辑了《豫新同心耕杏坛,丝路连心筑梦行----河南省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疆(新星市)工作资料汇编(2024年8月-2025年2月)》《解惑充电再续航,铸魂赋能启新程---中小学校长、骨干提升研修班研习交流手册》,并自费印刷。我设计了封面、撰写卷首语、致援疆教师的一封信等,近20万字承载了师市教师的感言和经验,编辑手册的过程,是我与新星市无数个教师的对话和分享,我看到了老师们为师市教育发展的心血和情怀,沉甸甸的书册,弥足珍贵。

思想碰撞出灵光。在伊州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质课评比中,我作为嘉宾进行了报告和点评;在师市九年级教师经验分享视频会上,我发表了感言;在师市思政教师培训会上,我进行开班致辞……每一次发言,都是真情实感,是碰撞和交流。周末见缝插针受邀到河南大学进行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国培计划”的培训讲座,自费往来7个小时,就是为了和众多的老师分享课程。生命不息,奋斗止,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

勤耕不辍终成章。在工作之余,撰写了《科创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在《基础教育参考》上发表;我和肖丽主任共同起草了《践行教育家精神,提升教育质量》在《德育报》上发表,让更多的人了解新星教育,让更多的人关注新疆发展。

红榴抱籽筑梦行。2024年除夕之夜,我和研评中心的潘老师共同策划一场“开封与新星市的约会”,在开封市实验小学、第十四中学和第七中学的领导和老师大力支持下,录制了短视频,利用AI技术,讲述开封的历史和对兵团精神的向往,或琴棋书画,或载歌载舞,表达对新星市全体师生的新年祝福和热烈欢迎。新星市师生录制的视频被开封市教育电视台、开封教育网发布,千里有缘一线牵,民族团结一家亲!

2024年,本人参与第十三师教育局年终考核,被推荐为优秀等次。这是领导和老师对我的认可。

回想2024年8月27日的那一天,我坐在省教育厅第三批组团式援疆人才欢送会的发言席上,代表全体援疆教师表态:珍惜缘分,珍惜机会,不负时光不负己,不负组织不负卿,怀着感激、感恩、感念之心踏上新征程!如今,把铮铮誓言,化作点点星光,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四)再看新星

在新星援疆的日子里,也有很多乐趣。新疆的娃都很乐观,常常和老师们打趣。刘老师和几个老师在石榴子饭店吃火锅,第二天,有学生就嬉笑着问刘老师:“老师,石榴子好吃么?”刘老师一脸蒙圈;郭老师的哨子、帽子和手套被学生称为“三件套”,下课时,调皮的女生要借老师的三件套戴一戴、挂一挂,她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亲近和崇拜。

房老师的手腕骨折了,挂着绷带去上课,自费买了批改作业的印章和日期,学生们都惊叹老师的敬业,上课不再调皮和捣乱。

刘老师的第一个元旦,收到学生纷纷递上的美食,金黄酥脆的馕饼,酸甜可口的葡萄干,香气扑鼻的奶茶,快乐涌上心头。

宋老师胃痛时,学生娃跑的满头大汗只为给她送一瓶沙棘酱,每天早上都有学生准备的满满的热水。

……

援疆的道路并不孤单,有艰辛,更有欣慰。教育不是单方面的援助或给予,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遇见新星,何其有幸。

作者: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教育局研评中心援疆教师鲁艳丽



来源: 河南省援疆指挥部 编辑:

>>更多伊吾县

  • 哈密伊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顺利完成2025年度地方病氟检测实验室质量评价盲样考核工作哈密伊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顺利完成2025年度地方病氟检测实验室质量评价盲样考核工作

    地方病氟检测实验室质量评价盲样考核为强化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持续 【详情】

  • 哈密伊吾县:算力为基 创新为翼 算力产业蓬勃发展哈密伊吾县:算力为基 创新为翼 算力产业蓬勃发展

    在新疆哈密市东北部的戈壁深处,一场以“绿电赋能 算力破局”为主 【详情】

  • 伊吾县:边疆小城的育人诗篇伊吾县:边疆小城的育人诗篇

    在新疆东部的伊吾县,这座被戈壁与绿洲环抱的边境小城,教育的星火正 【详情】

援疆风采

  • 刘宁会见哈密市党政代表团
    刘宁会见哈密市党政代表团
  • 孙涛看望慰问援疆干部人才
    孙涛看望慰问援疆干部人才
  • 卢希望带领哈密市商务局一行赴河南省商务厅交流对接商务援疆工作
    卢希望带领哈密市商务局一行赴河南省商务厅交流对接商务援疆工作
  • 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学习
    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学习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2024 HNDXRMT.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欣欣象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18015758号-11 企业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众旺路52号 固定电话:0371-6588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