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天山脚下,伊吾河畔书声琅琅。近年来,伊吾县委、县政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紧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结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形成尊师重教、合力兴教的良好格局,交出了一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资源配置持续优化 城乡学子共享“上好学”
走进伊吾县中心小学,智慧书法教室内墨香四溢,学生们通过电子临摹屏挥毫泼墨;创客教室里,孩子们正编程操控机器人完成指令;护眼灯光均匀洒在课桌上,走廊电子班牌实时更新校园动态……这一幕幕现代化教学场景,正是伊吾县教育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的缩影。
伊吾县坚持信息化赋能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数智化建设,投入近2917.6万元开展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建成义务教育学校云桌面6间、智慧书法教室5间、VR教室5间、录播教室16间、朗读厅5个、电子阅读机5台、资源室3间、数字化实验室8间,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清华同方和鸿合智慧黑板112套、智慧教学平板542个),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数智化教育全覆盖,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城乡学生提供了均衡的资源保障。
教育投入的“真金白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近三年,伊吾县累计投入约1.3亿元,先后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5所中小学的校舍维修、音美教室建设、食堂改造、“三防”建设升级工程等,新建伊吾县中心小学多功能教学楼、教师周转宿舍楼等项目,使全县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质的提升,校际差距明显缩小。谈及伊吾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伊吾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满晓丽满怀深情,她表示:“近年来,伊吾县对教育系统倾注了巨大的心血,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致力于学校、幼儿园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与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推动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更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让城乡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教育发展的红利。”目前,伊吾县4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伊吾县中学初中部校区,新建的标准化运动场上,学生们正在参加校园足球联赛,欢呼声此起彼伏。“以前操场是砂石地,现在有了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体育课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课程。”体育教师李新峰说。
“组团式”援疆育强雁阵 四阶培养锻造“硬核”师资
三年来,伊吾县以教育援疆为契机,充分利用援疆省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教师“组团式”援疆、柔性援疆、学校对口共建、双向挂职等方式,提升县域义务教育质量。101名优秀援疆教师来伊吾支教,选派78名教师赴豫学习,持续强化伊吾教育自身的“造血”能力,搭建起豫伊教育共建、共享的平台,开发特色课程10余门,伊吾县艺术特长生本科上线率连续两年持续提升,2024年7名高考美术专业考生全部本科双过线(文化课、专业课),2025年艺术类考生专业过线79人,过线率达98%。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第一引擎”。伊吾县坚持动态调整教师资源配置,实施《伊吾县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促进城乡及校际教师交流,三年来共有86名教师轮岗,其中骨干教师29名,超国家标准。2023年10月开展首轮适岗竞聘,优化教师岗位。用活上级政策,引进援疆教师60名、支教研究生6名、银龄教师28名(每人每年约18万元)、名校长1名(每年约30万元)。通过对口共建、双向挂职等方式,选派96名业务骨干赴重庆、河南、山东等先进地区培训,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师素养。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先后与新疆师范大学、濮阳市油田艺术中学、洛阳师范学院、重庆巴蜀中学等开展战略合作,以“跟岗实训”“跟岗轮训”“专题研修”等方式,开展了新任教师追踪式、青年教师递进式、骨干教师共生式、名优教师引领式等分段培训,培养教育领军人才。近三年,累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4047人次,先后培养了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自治区特级教师2名,评选出县级名师12名、县级骨干教师36名、县级兼职教研员29人,成立县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13个。在待遇保障上,累计发放农牧区教师食宿交通补贴344.03万元、班主任津贴135.68万元,惠及教师2749人次,乡村教师月均收入增幅达18%,真正实现“待遇留人、情感暖人、事业育人”的良性循环,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向来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的重中之重。满晓丽表示:“要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让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目前,伊吾县全县上下立足全局看教育、不遗余力抓教育、齐心协力兴教育,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学子圆梦的期望值、教师从业的幸福感、群众评价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制度创新破壁垒 五育花开润边疆
2024年10月,伊吾县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其中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成为全疆首批通过国家评估的6个县市之一。国家教育督导组对伊吾县教育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组长特别指出:“伊吾县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伊吾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发展决心。伊吾县的教育发展,是胡杨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实践,是对自强不息、甘于奉献这一崇高理念的最好诠释。”
均衡发展的密码在于制度创新。伊吾县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出台《伊吾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0-2025)》《伊吾县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意见》《伊吾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积极落实政策,全力夯实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基础,加大贫困生资助。近三年,县财政累计拨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阳光午餐”等各类资金2131.6万元,受惠学生累计1.7万人次。2024年伊吾县义务教育“阳光午餐”补助政策被列入自治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正面案例。制定《伊吾县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管理细则》,随迁子女公办校就读率100%。重视特殊儿童关爱,各校均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完成30名残疾儿童审核登记,优先随班就读,合理送教上门,保证入学。
特色教育是伊吾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亮点。依托“文化润疆”工程,伊吾县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持续举办“典耀中华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
在伊吾县中心小学内,下课铃声一响,校园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各自的社团活动教室参加课后社团课。
书法室里,同学们在认真练习运笔技巧,一笔一画,一气呵成;乒乓球台前,清脆的乒乓声不绝于耳,小球员们反复进行挥拍练习;伴随着欢快的旋律,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在舞蹈室里翩翩起舞……
“每天都很期待社团课,老师教得非常好,激发了我的兴趣,以后还可以给同学们表演。”正在舞蹈室练习的学生说道。
伊吾县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洪箭这样说:“‘双减’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兴趣爱好,特色社团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实践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在学校、乐在校园。”
目前,全县中小学学校立足自身特点和县域特色,出台了“一校一品”“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足球、书法、绘画、编程、器乐等形式多样和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达到100%。
从智慧校园的科技赋能,到师资队伍的活力迸发,从城乡教育的协同共进,到五育并举的全面开花,伊吾县正以奋进之笔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座丝路小城将继续沿着优质均衡的道路阔步前行,让教育之光普照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