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在辽阔的哈密戈壁滩上,一座座由河南制造的风电机组巍然矗立,巨大的叶片迎风缓缓转动;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新兴产业园,新疆绿能慧充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新疆首条储能PACK智能生产线。这些生机勃勃的场景,正是河南把产业援疆作为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的关键抓手,在天山南北催开出一朵朵特色产业之花。
模式创新:打破边界的产业协作新机制
作为河南省产业援疆的重要平台,由哈密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河南省新能源商会三方共建的豫哈零碳科技产业援疆平台探索“政府+商(协)会+企业”合作新模式,该平台有效整合资源,推动援疆工作从单一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市场驱动、豫哈两地双向互利合作转变,迸发出强大活力。据悉,平台成立仅一年,就已为哈密成功引进项目投资总额近40亿元,招商引资“强磁场”效应日益显现。
如今,一批批体现“河南力量”的重大产业项目在哈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河南龙成集团投资超百亿元,在伊吾县建设1500万吨/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河南神火集团积极参与哈密优质煤炭资源开发,并规划向煤制气等产业延伸,拓展能源产业链价值;中豫航空集团、中豫国际港务集团则着力拓展物流新通道,助力哈密构建“东联西出、南通北拓”的公铁航多式联运交通大格局,为产业发展畅通血脉。企业“组团式”入疆,为哈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
精准匹配:科技赋能产业援疆新实践
除了资本和项目的输入,更离不开科技与人才的支撑。河南精心谋划建设“河南科技援疆服务中心”,通过平台引智、技术赋能、融合共赢,为哈密产业升级注入创新动力。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帮助搭建豫哈就业创业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系统,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与伊州区合作共建哈密数据要素产业园,抢滩数字经济新赛道,助力哈密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此外,豫地科技豫哈地质科技园、河南省科学院豫哈创新联动中心、河南省农科院豫哈科技服务中心、豫哈新能源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形成了全方位的科技援疆服务体系。
如今,从机器轰鸣的工业园区到硕果累累的产业基地,再到游人如织的旅游景区,河南产业援疆的成果已深深烙印在哈密的发展脉络中。这不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更搭建起一个豫疆两地深化交流、协同共进、互利共赢的宏大舞台,书写了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的精彩篇章。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援疆记者 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