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四争先”是河南立足国家战略定位和具体省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全局与局部、发展与安全,以高促新、以争促变的重大战略部署。全省上下应深刻领会其现实意义,聚焦“四高”战略目标,做实“四争先”战略举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
一、“四高四争先”的现实意义
当前外部环境异常复杂严峻、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中央一系列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正纵深推进,为河南加力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四高四争先”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主动作为。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交通枢纽,河南在经济发展、粮食安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河南形成了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充足、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等比较优势,具备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态势与能力。聚焦“四高四争先”,将中央要求细化落实,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在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促进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助力国家构建内需主导型经济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应有贡献,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与主动作为。
“四高四争先”是破解自身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但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只有提高要求、进一步奋勇争先,才能确保入局而不出局。立足河南实际,顺应发展趋势,聚焦“四高四争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提升对内对外开放能级与治理效能,更紧密地把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在改革与创新创业创造上奋勇争先,全面提升产业层级;通过在城乡融合发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奋勇争先,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通过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夯实绿色发展根基,是破解发展瓶颈、畅通经济循环、打开发展新局的必然选择。
二、聚焦“四高”战略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主题。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层面要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数字化转型,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在进一步做大规模的同时实现质量效益提升;生态层面要强化生态保护、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相互成就。
高水平开放是必由路径。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开放对河南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借力将自身区位、人口、资源、市场和产业基础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果。高水平开放的核心是以更宽视野、在更大市场与更广空间内谋划极力推进河南发展,既强调对外开放,也强调对内开放,立足区域特色和优势、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内外开放能级全面提升。
高品质生活是落脚点和归宿。高品质生活的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及消费品质、文化供给、精神富足和社会公平等更高层面的需求,提高供给能力,优化供给结构,丰富消费场景,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并将河南蕴藏的庞大消费潜力转化为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动能。
高效能治理是制度与组织保障。高效能治理是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制度与组织保障,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经济社会现代化推进。包括统筹城乡、市场、产业、民生、生态等领域,跨部门协同破解区域分割、城乡二元等难题,形成要素顺畅流动、城乡融合共生、生态与发展互促的经济社会治理格局;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政务、商务、民生服务流程,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治理效能,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增强广大市场主体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保驾护航。
三、做实“四争先”战略举措
以开放枢纽链接内外双循环。河南交通枢纽功能与开放能级不断提升,但枢纽能力释放与利用仍不充分,应进一步强化开放与全国一盘棋意识,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成立高层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专班,协同推进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度联动,立破并举深化市场制度创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尽快出台促进区域对接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机制,完善国内开放布局。加强数字经济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拓展国际投资和贸易通道,鼓励支持重点领域企业抱团出海,建设工厂、布局营销网络,提升河南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
以改革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近年来河南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显著进展,但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要在改革与创新创业创造上争先。要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方面下更大功夫。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疏通要素流动堵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通过强化区域科创合作、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举措,提升市场主体创新和发展活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形成更多万亿产业集群。
以城乡融合拓宽发展空间。作为农业大省与人口大省,河南城乡二元矛盾仍然存在,要勇于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争先。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相互助力、协同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形成按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用地规模经营、农民合作经营。壮大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通过技能培训、特色农业等将农村人口多、农业占比高的“短板”转化为增长点。
以绿色转型保障生态安全。面对传统能源依赖程度高、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等生态压力,河南要勇于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争先,以绿色发展破解转型压力。要自觉落实“双碳”目标,加速新能源、节能环保相关绿色产业培育,努力扩大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加快氢能产业走廊建设,争取“碳汇交易”尽快落地,推动能源结构显著优化。要统筹水资源治理,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旅游,开发绿色金融产品,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成生态与经济双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