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团中央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河南共青团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石榴籽”团结教育计划为统领,持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民族青少年交融共生、团结奋斗。2018年至今,已组织4500余名涵盖11个民族的河南、哈密两地青少年结对,开展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两地特色、青少年特质的双向交流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深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信念,各民族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坚持思想领航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铸心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牢记“省之要者”,先后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为主题设计活动内容,用青少年喜爱、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大道理转化为具体的小故事,通过开展国旗下的演讲、国旗下的歌唱等主题团队活动,组织青少年走进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体现河南发展成就的场所等,带领两地青少年在追寻领袖足迹、开展实地寻访、融情交流实践中,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传承,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坚定。 注重融情交流 豫哈青少年的友谊之花竞相绽放 从青少年视角出发,开设“石榴籽”小课堂,把枯燥的民族团结教育转变成融情交流,用肢体语言搭建甲骨字形的“家”,“豫哈同心”的剪纸作品跃然手上。两地青少年手拉手结对同行,白天游览参观、晚上分享感悟;书信交流的小伙伴拥抱在一起,相约同考一所大学;远在千里之外的营员,在两地青少年的祝福中过一次特殊的生日;还有一些家庭通过营员结亲,建立往来,越来越多的两地青少年跨越地域成为“一家人”。青少年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对中华民族、对伟大祖国、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民族团结一家亲观念根植心中。书信来往十年的夏令营营员乐孜娜与付怡瑄,用真心真情共同架起豫哈青少年民族团结桥梁,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深化实践教育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的信念日益坚定 每年的七八月间,林州红旗渠都会迎来豫哈青少年夏令营营员,来自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的青少年与河南省青少年结对,走进红旗渠开展“青春(红领巾)寻访”,看渠水奔流,听太行回声,感悟红旗渠精神永在!“开一次红旗渠主题班会”“观看一次红旗渠纪录片”“当一次红旗渠讲解员”……通过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红旗渠“十个一”精品课程带领营员们回到那段缺水盼水的苦难历史,重温“最美奋斗者”的故事,经历一场红色精神的洗礼,在先辈的艰苦奋斗史中找寻奋斗的真谛,成为营员们终身受益的人生经历。开展青春(红领巾)寻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两地青少年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身心感受发展,4500名青少年双向交流、14万名青少年书信结对,走进焦裕禄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新疆博物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看黄河,登天山,参观河南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打卡中铁装备集团、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河南省科技馆等,营员们在感受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见证援疆共建成果中坚定“强国有我”的青春使命。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从青少年抓起。河南共青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提升共青团对口支援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以各民族青少年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为抓手,促进各民族青少年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