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紧邻华电哈密热电有限公司的哈密石泉新型墙体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来自伊吾县、巴里坤县三塘湖区域的订单。通过引进的先进资源循环利用工艺,可以将粉煤灰、石膏、炉渣等固体废物“变废为宝”,不仅实现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更探索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绿色发展路径。
作为哈密区域内重要的热电联产企业,华电哈密热电有限公司总装机容量62万千瓦,所产生的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物及堆存均面临环保风险。2001年,该公司联合哈密石泉公司,投资近8000万元建设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将粉煤灰、炉渣转化为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板材等绿色建材原料。
记者了解到,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主要处理电厂排放的粉煤灰、炉渣、废水和脱硫石膏,将粉煤灰制成加气块,炉渣与石膏做配料,可以制成一种新型材料——外墙自保温砌块。
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该公司将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直接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至建材生产线,石膏脱硫副产品则成为生产绿色建材的核心原料。
而随着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极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和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今年,该公司利用华电哈密热电有限公司提供的固废生产新型建材5万立方米,生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较传统黏土砖节能40%,市场已辐射甘肃、青海等地。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购置了一套分选设备,把电厂的粉煤原灰进行分选,供给商混站,修高速公路、立交桥用的一级、二级或者特级“粉煤灰”,实现了固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在能源行业智能化变革的大趋势下,该公司打造自动化智能管控系统。此系统集成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算法和智能控制模块,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与精准调控。
扩展阅读
据介绍,该公司的固废循环利用项目使区域工业固废堆存量下降92%,年节约土地约50亩。从被动治污到主动创效,华电哈密热电有限公司成功实践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产业链协同为载体,将环境责任转化为发展机遇。这种绿色发展模式,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实现了工业固废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河南援疆新闻宣传组: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