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丝路文脉・交融共进”河南省非遗小组团哈密协作项目系列活动——云肩技艺传承主题讲座在哈密市博物馆4楼学术报告厅举行。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云肩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靳华担任主讲,以《云肩:针线里的文化传承与时代表达》为题,为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当地非遗传承人及传统工艺爱好者,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非遗盛宴。
讲座伊始,靳华从文化视角切入,梳理云肩跨越千年的发展脉络。指出,云肩从先秦时期的“帔帛”雏形,到汉唐融入丝路文化的华丽织绣,再到明清承载民俗信仰的“四合如意”“柳叶”等经典样式,早已超越服饰装饰的范畴,成为记录华夏审美变迁、民俗文化与文明交融的“活态载体”。为让听众直观感受,展示了郑州非遗工坊珍藏的清代“百子闹春”云肩、民国“缠枝莲纹”云肩复刻品,并解读纹样中“蝙蝠衔钱”“牡丹缠枝”的文化寓意,让现场听众深刻理解每一针线都藏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与精神追求。
在“传统技艺如何对接当代”的环节,靳华分享郑州云肩的创新路径。提出“以文化为根,以需求为尺”的传承理念,针对现代生活场景,摒弃传统云肩“繁复笨重”的局限,开发出可搭配日常服饰的“轻量化云肩披肩”“云肩元素胸针”,还与文创品牌合作推出印有云肩纹样的笔记本、丝巾,让古老技艺“走进生活、贴近年轻群体”。
互动提问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面对“如何将哈密本地文化融入云肩设计”的提问,靳华建议结合哈密艾德莱斯绸的绚丽色彩,打造具有“西域风情”的特色云肩,让云肩成为豫哈文化交融的“有形纽带”。
此次讲座为哈密非遗传承者带来云肩技艺的实操经验,更提供了“从文化视角解读非遗、以创新思维活化非遗”的全新思路。作为豫哈两地非遗协作的重要举措,讲座以云肩为媒介,推动了中原与西域服饰文化的深度交流,为千年云肩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