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丝路文脉・交融共进”河南省非遗小组团哈密协作项目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云肩技艺传承主题讲座,在哈密市博物馆4楼学术报告厅如期开讲。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云肩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靳华领衔主讲,以《云肩:针线里的文化传承与时代表达》为主题,为哈密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哈密市非遗传承人及传统工艺爱好者,奉上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非遗文化盛宴。
讲座开篇,靳华从文化溯源视角切入,系统梳理云肩跨越千年的发展脉络。她指出,云肩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帔帛”雏形,汉唐时期融入丝路文化养分,发展出华丽织绣风格,至明清已形成“四合如意”“柳叶”等经典样式。历经演变,云肩早已超越服饰装饰的单一属性,成为记录华夏审美变迁、承载民俗文化、见证文明交融的“活态文化载体”。为让听众直观感受云肩的艺术魅力,靳华现场展示了郑州非遗工坊珍藏的清代“百子闹春”云肩原件与民国“缠枝莲纹”云肩复刻品,细致解读“蝙蝠衔钱”“牡丹缠枝”等纹样中蕴含的吉祥寓意,让在场听众深刻体会到,云肩的每一针线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与精神追求。
在“传统技艺如何对接当代生活”的核心环节,靳华分享了郑州云肩传承创新的实践路径。她提出“以文化为根,以需求为尺”的传承理念,针对现代生活场景需求,突破传统云肩“繁复笨重”的局限,创新开发出可搭配日常服饰的“轻量化云肩披肩”“云肩元素胸针”等实用饰品;同时联动文创品牌,推出印有云肩经典纹样的笔记本、丝巾等文创产品,真正让古老的云肩技艺“走进日常、贴近青年”。
互动提问环节气氛热烈,现场听众围绕非遗创新积极提问。当被问及“如何将哈密本地文化融入云肩设计”时,靳华给出具体建议:可结合哈密艾德莱斯绸独特的绚丽色彩与纹理,设计具有“西域风情”的特色云肩,让云肩成为连接豫哈两地文化的“有形纽带”。
此次讲座不仅为哈密非遗传承者带来了云肩技艺的实操经验,更提供了“从文化视角解读非遗、以创新思维活化非遗”的全新思路。作为豫哈两地非遗协作的重要举措,讲座以云肩为文化媒介,有效推动了中原与西域服饰文化的深度交流,为千年云肩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
河南日报农村版援疆记者 陈炫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