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哈密新IP】
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树木以榆、杨、柳树为主,其中2379棵为左公柳,百年以上的左公柳有209棵。这些柳树正是左宗棠收复新疆途经哈密时带领将士植下的柳树,后人为纪念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伟大业绩尊称为左公柳。上百年过去了,哈密域内的左公柳在天山雪水的滋养下依然挺拔,传承着“左公”守护边疆的赤诚,为哈密各族群众造福。
左公柳的保护既是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也是对文化的保护。2023年6月,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人员对哈密市城区现存左公柳数量进行统计普查,哈密市现存古树名木左公柳共45棵,属于三级古树,且被列为名木,均分布于东西河坝两侧。
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贺双介绍,2024年,通过和自治区积极对接,申请中央资金100万元,用于对湿地公园内41棵百年左公柳进行抢救复壮,根据树长势制定了一树一策的抢救复壮措施,包括挂牌、挂围栏保护牌,对树枝进行修剪及愈伤处理,对倾斜枝进行支护和树洞修复,做好病虫害防治和地下环境改善,给树木增施有机肥、吊营养液,通过这些抢救复壮措施给树木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目前,这41棵百年左公柳的抢救复壮任务均已完成。
哈密历来有沿河扦插栽植左公柳的习俗,也逐步形成了“沿河看柳”的景观特点。生长在河坝旁的左公柳不仅是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植物资源,更是作为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街景交相辉映,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带。
市民刘文玉说:“湿地公园环境非常好,这里的左公柳保护得特别好,越来越繁茂,我经常和家人来此纳凉、散步。”
据了解,哈密市作为左公柳的重要传承地,存有全国数量最多、状态最佳的左公柳群落。自2024年首届左公柳“植柳日”活动开展以来,哈密市深入开展左宗棠文化研究与传承,大力弘扬左宗棠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打造左宗棠文化哈密品牌。
2025年以“共植左公柳,同铸中华魂”为主题的左公柳“植柳日”活动中,666棵哈密左公柳在河南开封林公落地生根,延续左宗棠与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湖南省湘阴县柳庄迎来20株来自哈密的“第三代左公柳”幼苗,湘哈两地代表栽种连接两地家国情怀的左公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