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期间,郑州图书馆与哈密市图书馆携手举办了赶“枣”来读书联合阅读推广活动。以一颗颗甜蜜的大枣为媒,以一张张明信片为桥,让黄河之滨与天山脚下的读者们完成了一场跨越千里的对话。
当新疆大枣遇见新郑红枣:舌尖上的文化交融 活动期间,郑图·廊里弥漫着新疆大枣的甜蜜香气,读者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纷纷在明信片上写下对郑州与哈密两地的深情祝福。这些明信片,承载着满满的爱与希望,投入指定信箱,等待着与远方的读者相遇。 在新疆哈密,新郑红枣同样受到当地读者的喜爱。他们一边品尝着来自郑州的特色枣品,一边在明信片上留下对郑州的问候与对两地友谊的祝愿。这些明信片,不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心灵的碰撞,让两地读者在阅读与分享中感受到彼此的温暖。 明信片里的“纸短情长”:那些戳中泪点的深情 在读者留下的数百张明信片中,我们发现了太多动人的故事: 弟弟在郑州,和你一起读书进步 “希望张子权小朋友,常来哈密市图书馆读书,学习进步,王润弟弟在郑州图书馆与你共同进步。”这张明信片来自郑州的读者,他希望通过这张明信片,呼唤远方的朋友一起去图书馆读书,共同进步。 画出来的友谊:童心里的郑州与哈密 在一叠叠明信片中,最独特的要数小朋友们画下的祝福,有手牵手的朋友,有送给哈密小读者的鲜花和信件,有象征友谊的小船,也有想去尝尝的新疆哈密瓜。这些不会写字或刚学拼音的小艺术家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着他们心中的郑州与哈密。 爸爸帮我写:有个可爱的小女孩在等你 一张特别的明信片上,小女孩写下了“哈密市图书馆的人们快来这吧!”而下面,她的爸爸补充了一句:“有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在这里期待你的到来!”一直对图书馆充满了好奇和喜爱的小读者,这次活动让她有机会向远方的朋友们发出邀请,爸爸看到女儿这么开心,也忍不住在明信片上添上几句,希望哈密的朋友们能感受到郑州读者的热情和期待。
阿姨不会写字,但她的笑容比枣还甜
活动现场,一位保洁阿姨在摊位旁徘徊许久,眼神里带着好奇和犹豫。工作人员见状,热情地招呼她:“阿姨,来尝尝新疆大枣,再写张明信片吧!”阿姨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我不会写字啊。”工作人员笑着说:“没关系,您说,我们帮您写!”阿姨想了想,腼腆地说:“那就写……吃到了新疆大枣好开心啊,我也尝到新疆的味道了!有时间一定要去新疆看一看!”写完后,她拿着明信片看了又看,笑得合不拢嘴。
郑州 哈密 这场跨越千里的赶“枣”来读书活动虽已落幕,但那些温暖的故事仍在继续。活动结束后,郑州图书馆与哈密市图书馆将互相交换明信片,并在馆内设置专门的展示区域。 通过这次活动,郑州与哈密两地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读者之间的友谊也更加深厚。我们看到了两地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与温暖。这不仅是“豫哈情深”的再续新篇,更是“文化润疆”战略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