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古柳左公栽,叶茂根深日蔽开。数载荫荫荒漠绿,湘湖将士未思回。遥想当年左公带领西征军植柳的万丈豪情,到今日挥锹植柳的全民行动,哈密人民以一种“绿色仪式”致敬左公,传承左公精神,守护家国。
以柳为史,念左公风骨
左公当年西征植柳,绝非文人墨客的闲情雅趣,他以“军事屯田”的智慧新栽杨柳三千,苦寒如西北居然千里一碧,百万棵绿柳连绵若卫疆之长城,苍劲若生命之雕塑。今天,哈密再启植柳工程,跨越一百多年的时空对话,在哈密河畔激荡出新的回响。
68棵新柳,寓意左宗棠68岁时驻节哈密、底定新疆的历史篇章。
6棵来自河南兰考焦裕禄学院的焦桐苗木,与左公柳并肩而立,寓意“山河共济”。
这场“植柳日”活动,是念左公之风骨,传承左公之精神的全民行动。
以此新绿,铸文明根脉
历史传承,河山新绿,棵棵柳树里藏着文明的密码。当年左公以柳为剑,收复新疆,种下了生存与归属,百年后的今天,每一片绿阴,每一道年轮都刻录着中华民族的脉动。今日挥锹的各族群众,在哈密河畔种下的柳树,早已超越了树木本身,它们深镌着文化符号,是左宗棠文化IP里的烟火气,以灵动、生动、互动的形式赓续历史文脉,传承家国情怀。
以此新绿,寄一封回信给历史,起笔是智勇左公心忧天下,防沙护园保家卫国,落笔是现代文化花开满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透纸背。
柳色连天处,听时代和鸣
左公柳与左公文化苑、凤凰台大营、古粮城粮仓、家国长歌园、固疆功绩碑、天地正气塔,构建了具有唯一性的“景观话语体系”,塑造了具有首位度的“城市文化IP”,一碑一塔,皆是山河记忆;一草一木,尽显家国深情。
古柳新枝共沐春风,历史使命与新时代的责任在年轮中交融,我们要以新视角激活历史根脉,以新表达诠释家国情怀。我们既要守护年轮里铭刻的忠勇之魂,也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中,打造“可触摸的记忆课堂”,让这片土地的精神家园真正实现古今交响、生生不息。
今日之哈密,正以山河为纸、以时代为墨,将左公栽柳的远见化作城市生长的年轮。那些挺立千年的柳枝,何尝不是大地的笔触?每一阵春风拂过,都是历史与未来在共同书写新的传奇。
文 | 融媒体中心锐评工作室 倪艺卿、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