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实训车间做电路实验(摄于4月28日)。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宝山 通讯员 商凯旋 摄影报道
“绝缘检测未完全闭环,这在真实的维修中可能引发重大事故!”4月28日,新星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们正在实训车间里学习专业技术。
“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实践结合,融入了十三师新星市的产业发展内容,对我们今后就业帮助很大。”新星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于淼焱说。
近年来,新星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把握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把职业教育打造成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高地,为广大学子搭建起通往成功的坚实桥梁。
学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紧密协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目前,该校已与新疆吉铁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大安特种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实现“招工”与“求学”联动。
在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设立专业,与实力雄厚的企业共建专业及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锤炼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目前,已与新疆大安能源有限公司、哈密屹利煤化工有限公司、新疆中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签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框架协议;聘请5家企业的15名技术骨干参与专业课教学,共同研究制订校企深度合作项目、专业发展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构建起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服务和发展的新格局。
“学院始终致力于让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高度匹配,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筑牢根基。”新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晓山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学院紧抓河南省对口援疆机遇,通过“10+1”组团式对口援建,倾力打造“理念+规划+改革+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文化”八位一体援疆新模式,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提高,有效促进了青年的成才成长。
近三年,新星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向十三师新星市和哈密市企业输送600余名专业人才,累计解决2000余名毕业生就业问题,人才覆盖机电技术、分析与检验、汽车检测与维修、幼儿保育、计算机平面设计等领域。
“当前,十三师新星市正全力推进兵团绿色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冶金示范基地和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学院紧紧围绕师市‘3+2’核心产业布局,以产业需求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做到‘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紧密对接产业与企业需求,重点建设一批产业急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助力青年成才成长,服务师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卫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