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名医介绍
名 医:唐恒涛
学 历:骨科博士
派出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受援单位:哈密市中心医院
门诊时间:每周一、周四骨科门诊
坐诊地点:哈密市中心医院门诊2楼
专业特长:脊柱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
社会兼职:河南省微生物学会临床骨病与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脊柱脊髓损伤学会脊柱外科与脊髓损伤分会委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康复专业委员会肩肘外科学组委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与脊髓损伤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分会委员。
科研教学:在国家中华牌杂志发表论文3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发表SCI论文2篇,骨科医学专著一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在哈密市中心医院的病房里,一场跨越山河与年龄的生命接力赛落下帷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疆骨科医生唐恒涛,化身“生命摆渡人”,用妙手仁心为80多岁的老人拨开病痛阴霾,在丝路重镇的热土上,书写下一段令人热泪盈眶的援疆医疗故事。
“唐医生,请您帮帮我父亲!他疼得整晚睡不着觉……”日前,老人子女攥着厚厚一沓病历,声音哽咽着冲进哈密市中心医院骨科诊室。
据了解,这位八旬老人在一次不慎摔倒中,导致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经历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手术后,本以为能逐渐康复,却在3个月后迎来新的危机——右侧髋部手术切口鼓起狰狞的包块,渗血不止。即便经过入院局部清创暂时出院,不到1个月,伤口又像倔强的野草般再次破溃。
心急如焚的家属带着老人辗转乌鲁木齐多家医院,经医生会诊,最终确诊为右髋部股骨近端感染并脓肿形成。面对棘手的骨关节感染,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取出股骨髓内钉金属内固定物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
面对高龄、感染、二次手术的三重风险,家属陷入了两难。此时,中组部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专家、哈密市中心医院骨科援疆医疗骨干唐恒涛的出现,为这场生命拉锯战带来了转机。
唐恒涛没有盲从常规方案,而是像侦探般抽丝剥茧:通过影像学检查,他发现老人骨折处已大部分骨性愈合,具备了去除内固定物的条件。“咱们先把‘捣乱 ’的髓内钉取出来,再给伤口好好 ‘洗洗澡 ’。”他握着老人布满皱纹的手,用通俗的比喻驱散了老人眼中的恐惧。
手术室内,唐恒涛小心翼翼地取出成为感染“温床”的股骨骨折髓内钉,随后对创腔展开如同雕琢艺术品般的反复多次细致清理及冲洗引流。在近一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唐恒涛每天查房时都会笑着问老人:“今天感觉怎么样?咱们离胜利又近一步啦!”医护团队如同守护珍宝般守护着老人,终于让伤口如春日绽放的花朵般顺利愈合,老人得以出院。
骨关节感染是场 “持久战”。出院后的随访中,唐恒涛始终牵挂着老人:“记得按时吃药,有任何不舒服第一时间告诉我。”他时刻关注检查结果,灵活调整治疗细节:“治疗就像调琴弦,松紧得当才能奏出好曲子。” 在他与哈密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感染如同退潮的海水般渐渐消退,老人多次复查未见复发,重新挺直腰板拥抱生活。
唐恒涛将中原大地先进的医疗理念和精湛技术,化作滋养哈密医疗事业的春雨。他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这份跨越千里的医者大爱,如同一束耀眼的光,照亮了哈密的医疗之路,也激励着无数医疗工作者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程上,步履不停,勇往直前。
河南日报农村版援疆记者:陈炫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