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一台特殊手术。消化内科援疆专家高杨引入内镜直视下逆行阑尾炎检查及治疗(ERAT)技术,为10岁的小冰茹成功治疗阑尾粪石合并急性阑尾炎,让她免受开刀之苦。
小冰茹因右下腹疼痛就医,确诊后,其父母因担心手术风险和对孩子发育的影响而焦虑。得知援疆专家高杨后,一家人慕名求助。高杨经评估,认为小冰茹符合ERAT技术治疗条件,该技术能保留阑尾功能,小冰茹父母当即同意。
完善检查后,高杨带领团队采用超细子镜辅助ERAT术,经结肠镜精准操作,成功取出粪石、冲洗并引流。手术仅耗时几十分钟,术后小冰茹腹痛消失,炎症指标快速恢复正常。
ERAT技术通过结肠镜在回盲部进行阑尾炎诊断与治疗,安全、不开刀、无体表疤痕、恢复快,适用于多种未坏死穿孔的阑尾炎患者,但不适用于复杂穿孔致腹腔感染等情况的患者。该技术优势突出,可辅助诊断、快速缓解疼痛,微创且并发症少,有望成为非复杂性阑尾炎主流替代疗法。
高杨此次成功引入并实施ERAT技术,为哈密二院急性阑尾炎治疗带来突破,提升了医院医疗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彰显援疆工作对提升边疆医疗服务能力的积极意义。
高杨是许昌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医学硕士,擅长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精查和内镜下三、四级手术如胆总管结石及胆道恶性肿瘤的ERCP治疗等。2024年5月,高杨是作为河南省“骨干医师对口援疆医疗队”队员来到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援疆工作。到岗之后,高杨凭着丰富的医学经验,对一系列疑难杂症开展攻坚破解。
76岁的石女士因“右上腹疼痛、胀痛”入院,经完善腹部B超、CT及胆道核磁水成像等相关检查,石女士被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病情不容乐观,加上石女士高龄且身体条件差,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但若不及时手术,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若不及时治疗,存在1-2日内因循环衰竭死亡风险。
在全面了解石女士病情,积极完善心、脑、肺功能检查后,高杨和消化内科主任冷伟组织其团队进行了讨论,并与石女士的家属沟通后决定为石女士行ERCP手术。经过充分地术前准备,由高杨主刀,在消化内科主任冷伟及医护人员的相互协作下,手术顺利完成,石女士胆管内的结石被成功取出,并放置鼻胆管引流。术后第2天,石女士基本恢复正常,腹痛缓解,并逐渐开放饮食。
“ERCP是一种微创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胆管结石和胆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ERCP又因操作空间小、操作环境复杂、并发症风险大,被誉为内镜技术‘皇冠上的明珠’,是难度最大的内镜术式之一。高杨主任有着十余年消化内镜临床经验和高超的内镜水平,对口援助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以来,不仅成功开展ERCP数例,还发现了四例早癌,挽救了患者生命,也为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冷伟说。
“来到哈密后,发现了很多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也做了多例‘ERCP’手术,诊疗效果非常好。我有信心把这个工作继续开展下去,为健康哈密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好对口志愿工作,高杨信心满满。
河南援疆报道组:吕敬魁/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