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哈密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建设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保障群众健康。
近日,记者来到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治疗室内,推拿、拔罐、针灸……医生正忙着为患者诊治。
医生在为患者推拿。哈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晶晶摄
患者依买尔江·克热木因长期久坐,患上了腰椎间盘膨出,他来到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接受中医诊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依买尔江说:“治疗前腰疼得受不了,跟木头似的硬邦邦的,现在舒服多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同时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医生在抓药。哈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晶晶摄
哈密市将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作为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逐步向大专科、小综合转型,以重点专科带动医院各学科全面综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康复、预防、医疗保健中的特色优势,使中医的治疗理念和方法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多学科的诊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医保科副主任热依汗古丽·艾不都介绍,近年来,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援疆专家资源,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今年,来自河南、重庆等地的33名援疆专家通过手把手教学、临床指导、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本地中医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区域带动作用和基层辐射能力,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与伊州区柳树沟乡、五堡镇、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民族乡签订了帮扶合作协议,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此外,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还与河南、重庆的医疗机构签订了“院包科协议”,充分利用河南、重庆的优质医疗资源,逐步补齐自身短板,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强化临床科研能力。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哈密市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医生在为患者把脉。哈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晶晶摄
市民王慧霞家距离伊州区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足百米,最近她因肩周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拔罐、推拿治疗。“离家近、疗效好,还能享受报销政策,附近的居民都很认可。”王慧霞说。
目前,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创建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切入点,打造中医综合诊疗服务区,内设中医门诊和中医康复区,开设了针灸、艾灸、理疗等5个中医诊室。此外,还推出了沙疗、足浴等中医保健服务项目,满足了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中医诊疗室。哈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晶晶摄
“中医馆的首要功能就是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开设中医馆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也在逐步上升。”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钱娇玲说。
目前哈密市共有中医馆43个,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患有颈椎病、颈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周炎、膝关节炎、带状疱疹、面部神经麻痹8个病种的市民,可以选择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治疗,并实施门诊按病种付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额标准为每天50元,统筹基金按80%支付,年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840元。区县公立医院、市中医医院定额标准为每天80元,统筹基金按60%支付,年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100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