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哼着《戈壁蜃楼》歌曲“茫茫戈壁一望无际…..”走在去庙儿沟的路上。
听着语音介绍:东疆夏宫·庙儿沟位于天山南麓,哈密市以东35公里处,隶属兵团第十三师。庙儿沟因一座建于7世纪的古佛寺而得名。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曾途经此地,广施圣水,深得百姓拥戴,乡亲们为了纪念他,修建了佛教寺院。740年哈密四世回王玉素甫看中了这个地方,遂兴建花园和避暑行宫,成为哈密境内一处独有的绿色王国。
我不禁诧异:这一路走来看到的只有漫天的黄沙、戈壁,连鸟都不来的地方,哪有什么绿色王国。
汽车缓缓行驶,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在这片荒凉的戈壁中真的有这么一块宝地吗?十分钟后我们到了庙儿沟,走进一条主路,清新凉爽的空气迎面扑来,随处可看见杏树、核桃、桑、榆、银白杨等多种树木,一路上水流潺潺,凉爽的空气使人心情平静,真是夏季躲避酷暑的好地方。我仿佛看到了庙尔沟的山谷春天开满杏花,秋季核桃遍地,冬季银装素裹……
继续前行,走到三岔路口的小广场,一株参天古树映满整个眼帘,古树的枝叶在头顶看不见的地方铺开,样子像一把巨伞,又像东天山的巨蘑菇。数不清的枝叶散开来,也许年份太久,已经有很多分枝干枯,但在枯枝上面又长出层层的嫩叶。
我这才注意到这株古树的树干,让我惊讶的不是四五个人抱不过的来硕大树干,而是它身躯上的沟沟壑壑,树皮有的外翻,有的结成厚厚的疖在树干上鼓起一个大包,像小时候记忆中爷爷的手,长期劳作长满的厚茧,沧桑而又温暖。这沟沟壑壑的印记藏着古树悠远的故事,曾经的风雨冰霜,曾经的沙尘暴雪带给它一次又一次的磨难。
如果这株古树是一幅画,那么就是一幅神奇的画作,在整个树干的中间,包裹着另一根断掉的树干,不知道它经历了什么,不是生命一体吗?这断掉的主干生命嘎然而止,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包裹着主干的皮层不屈不挠,肆意向上生长,长出了难以置信的蓬勃,长出了难以置信的坚韧,长出了难以置信的参天躯干,而被它巨大的身躯包裹着的断掉的树干则直直地刺向天空,仿佛是失去至亲向苍天的呐喊,又仿佛是不屈的意志向外界的顽强展示。
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用手揉揉眼睛,树旁的牌扁上,几个字看得格外清晰,古榆树,树齡580年。我的心顿时感到深深的震颤:在庙儿沟竟然有一株不老之树,年年岁岁,岁岁年年,580的守候与期盼!人的生命不过百年,而在我面前的这株榆树却可以活580年!号称伟大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竟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
我突然对这株古榆树肃然起敬,它似一位苍苍老者,迎来了岁月的风雨,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从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明朝出生,生长在哈密王时期,历经准葛尔部统治,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晚清沙俄作乱,左公老骥伏枥收复伊犁,新中国省会定在乌鲁木齐。历史庚续不断向前,祖国繁荣昌盛,他却初心不渝,依然站在那里深情守候,向世人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大漠,孤烟、残垣、断壁,它不完美却永恒。我的眼前又划过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平静的外表,嘴角微笑的老师;深夜在病房值班、额头冒着汗珠的手术室的医生;俯案深思、埋头在仪器前做实验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他们无声却厚重,就像这株古榆树默默守护、包容、承载着生命,在微笑着看着我,倾听我的诉说……
为紧紧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在援疆的宏伟大业中,各行各业都在自己的阵地无声的坚守着。有困难解决困难,没有困难就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效能,为了提高援疆实效,打造人才本土化,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每一个日日夜夜都是奇迹。无数次电话那头来自家乡的召唤,无数个深夜想起家中的父母……跨越时空长河,这些都是历史的一瞬。可是,天山的月更明了,孩子们的笑更甜了。这些大漠印迹,铸就了民族魂,似浩瀚繁星,点亮了西域城。
仰望天空,阳光映照着古树,它的每一片树叶都在发光,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这片片绿叶折射出蓬勃生机,焕发年轻的心态,而沧桑厚重的树干是年轮的积淀,580年不变的坚守。我的嗓子不由的哽咽了……回头再深情的看一眼,心中依依不舍地和这位老者告别。
夕阳的余晖洒下来,阳光和云海交织在一起,形成晚霞。哈密的晚霞格外绚丽。踏着彩霞归去,戈壁的地平线映照的那么清晰,天山侧畔,冰川隐现,在我的眼前绘制出一幅壮丽的宏图。
作者:十三师红星学校援疆教师 邵文英
写于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