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洪星,是一名来自河南濮阳的信息科技教师。2023年2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援疆工作的使命感,我背上行囊,跨越千里,来到了美丽的新疆哈密,开启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教育援疆之旅。
初到哈密的学校,我便感受到了这里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学校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让我迅速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授给学生。记得在一次信息科技课上,我正在讲解编程的基础知识,发现坐在后排的阿依古丽同学眼神中充满了疑惑。课后,我主动找到她,问她:“阿依古丽,是不是今天的课程有些难理解呀?”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觉得编程好复杂,那些代码我都看不太懂。”我微笑着鼓励她:“别着急,编程就是需要多练习、多思考。老师给你单独讲讲,你肯定能学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利用课余时间为阿依古丽进行辅导,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一步步引导她。慢慢地,她掌握了编程的技巧,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看到她的进步,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除了教学工作,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当地的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教研主任张老师对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李老师来到我们学校后,为我们的信息科技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他参加教研活动总是充满活力,大家都积极参与,在他的带动下,我们整个信息科技教研组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学校的温校长也十分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有一次,校长找到我,亲切地说:“李老师,你来到这里之后,克服了很多困难,为我们学校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很多。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有什么需要学校帮忙的,你尽管提。”我感激地说:“校长,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能在哈密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荣幸。而且在这里,我得到了大家太多的帮助,我也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在与同事们的相处中,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祖力皮亚老师经常和我交流教学心得,他说:“李老师,你带来的那些教学案例和方法真的很实用,我们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和你一起工作,让我对信息科技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笑着说:“祖老师,您太客气了。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嘛。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从您和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校书记的认可。王书记对我说:“援疆教师是连接内地与边疆教育的桥梁,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你的奉献精神不仅影响着学生,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教职工。”我坚定地回答:“书记,我会继续努力,把更多的知识和关爱带给这里的孩子们,为哈密的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这段援疆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成长,更是一份责任。我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虽然平凡,但意义重大。在哈密这片土地上,我用爱和知识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科技之光,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和温暖。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哈密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哈密市第十六中学援疆教师李洪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