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8号,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未知旅程的无限憧憬,踏上了新疆这片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作为一名来自河南新乡的教育工作者,这次援疆之旅对我来说不仅是职业上的挑战,地理上的跨越,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哈密,这个位于中国西北边陲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我。然而,我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旅游,而是在哈密市第十四中学援教。
初到哈密,充满好奇
初到哈密,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广袤无垠的戈壁滩、绵延壮丽的天山、清澈见底的溪流、生命力强的植被、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就连干燥的空气和看到班上有维吾尔族、蒙古族的小朋友,都能让我感受到新环境的独特魅力。但很快,我就发现,这里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不尽如意。上课做小动作的,说悄悄话的,上课走神的,不会做笔记的同学较多,每天的作业都收不齐。通过调查才知道,这所学校85%的学生都是务工子女,家长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并辅导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缺乏有效的辅导和支持,还有一些从南疆过来的孩子,上小学之前都没接触过汉语,家长也不会说普通话,更不能指望他们辅导孩子学习了,所以第一单元测试10分左右的好几个,考7.5分、9分的同学是凭运气靠选择、判断蒙分的。
了解现状,搭建桥梁
面对这种现状,我意识到这正是促进家校沟通的契机,我应该把我在河南用的家校携手,共育成长的办法引进来,于是我争得学校领导的同意后,在年级组长阮荣辉老师和五年级两个班主任马志萍、苏桂珍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在学校的阶梯教室给五年级的全体学生和家长召开了一次见面会。除了介绍我在河南学校的带班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特色、开展的活动,还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家长进课堂”活动,我想邀请他们走进校园,走上讲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给孩子们讲不同领域的知识,让孩子们坐到教室就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同时也让家长们的角色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不再远远地看着孩子学习,而是走进教室,与孩子们一起参与课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共同参与教育过程。
携手并进,共筑梦想
在我们几位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家长的大力配合下,我们的家校共育之花终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欣然绽放,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八期家长进课堂活动。钩针编织、扭扭棒生花、水煎包制作、交通安全、软笔书法、传统游戏、美食手抓饼、精美玉石等统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大开眼界,受益良多。这种亲身体验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理念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也更加支持,同时让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建立了更深厚的感情,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不少学生表示,看到父母在课堂上的表现,自己也受到了鼓舞,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的学生还分享了与父母共同完成家长进课堂任务的乐趣,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共同成长,见证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习习惯也逐渐变好,早读迟到、不交作业的现象逐渐消失,家长们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我们的墙报有家长帮忙贴,我讲整本书阅读课的展示课,家长又是帮我剪板书用的色卡纸花边,又是给买黑板磁铁,还过来帮我整理装订发放的资料,特别是那位讲玉石的家长还邀请我参加哈密市一年一度的迎春音乐赏石年会,还有许多家长用电话或微信分享他们孩子近段时间的变化,除了对老师表示感谢,还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双方在和谐的氛围中增进了理解和信任。这种深度的沟通,为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种下希望,花开未来
转眼间,第一学期的援教生活即将结束。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我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见证了家校共育之花的绽放,看到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感受到了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未来,我期待这一活动能够在更多的学校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家庭受益,让教育之花在哈密这片热土上绽放得更加灿烂。
作者:哈密第十四中学援疆教师张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