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恍然想起今日乃是腊八。于是,匆忙起身,将那色彩斑斓的各色粮食小心翼翼地盛在盆里,淘洗干净,泡在清水中。
清晨,我把泡好的腊八粥材料轻轻放进电饭锅里,电饭锅开始热热闹闹地工作,熬煮着这一锅饱含温暖与期待的腊八粥。红枣散发着醉人的香甜,白梅豆煮得软糯可口,再加上一点黄冰糖,当这一口腊八粥滑入喉中,那种甜蜜的满足感瞬间从胃弥漫至心尖。
突然,“喀嘣”一声,我咬碎了一颗坚硬的豆子,满嘴的豆腥气让我忍不住抱怨:“泡了一夜,煮了那么久,怎么还是生的?”
其实我心里清楚,这是一种因为各种原因木质化了的豆子,新疆叫石豆子。
尽管有几颗石豆子,但腊八粥的滋味实在美妙。吃过早餐来到学校,在教室门口检查作业时,惊喜地发现十几个学生的日记写得都格外出彩。杜蕴玲的表现自不必说,从谋篇布局的精巧构思,到细节描写的细腻入微、心理描写的生动传神,再到遣词造句的精准恰当,每一处都让我为之惊喜。而管敏敏和赵纬佳也给了意外之喜。她们俩的学习成绩原本不尽如人意,居然能够书写真实的故事,倾诉真挚的情感。虽说遣词造句方面尚有缺陷,但那满满的真情实感足以打动人心。
读着他们用心书写的日记,就如同品尝着那香甜的腊八粥,让我内心充满了甜蜜。
我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那 40 多个孩子,忽然觉得他们就宛如腊八粥的食材一般。有的孩子像那红润饱满的红枣,有的孩子像那软糯的白眉豆,每一种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然而,即便同样经历了泡发与熬煮的过程,也难免会有几个如同蒸不熟煮不烂的石豆子。
但作为老师,只要尽力而为就好。真要是遇到了这样的“石豆子”,那就放过自己。告诉自己:我的教导方式毫无问题!不自我内卷,不自我内耗,不咀嚼“石豆子”带来的苦涩,只用心品味腊八粥般的甜蜜。
石豆子熬煮时间久了,也能熬熟。愿我的教育生涯,能始终怀揣着这份对甜蜜的追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我的关怀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作者:兵团第十三师火箭农场第二学校援疆教师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