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大似学问,但是经验也可以成为束缚。”这是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在2024年中原名师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到的。作为二次援疆的我,凭着第一次援疆的成功经验,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五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虽然心中明知对自己是一个挑战。然而忽视学情和急于把工作干好的心态,还是让我像一个肩挑两头重量不一的担子,一个趔趄跌倒在地。压力焦虑和强烈的挫败感折磨着我。
在这个时候,班主任祖丽皮耶姆老师和孟老师都及时地帮助我和家长沟通。担任数学的郑品君主任只要在,随时都帮助我整顿纪律。徐校长来到我教的两个班分别做感恩教育。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年轻漂亮的王静雯书记亲自找我谈话,指导我根据学情找最佳方法策略。学校领导和老师家人般的关怀缓解了我的焦虑。同时也更激励着我,不负重托。
在此期间,我自己也从未放弃过努力。我从网上学习,跟老师们取经……能正常上课竟然成了我最开心的事情。但是不管哪一种办法都没有持续发挥作用,没有一种办法是一劳永逸的。我和学生的关系最终还是归结到我想教,学生不想学的状态。只要你拿出老师的权威来管他,就会遭遇对抗、顶撞。我发现我用的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直到我读到了毛杰厅长的讲话。
这是毛杰厅长讲给省名师的,但是对于此时此地的我却如雪中送炭,如久旱逢甘霖,一下子让我茅塞顿开,彻底解决了我一直以来苦苦解决不了的问题。首先她让我跳出了思维定式,不再经验主义,固步自封。观念一转变,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我痛定思痛,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急于求成,忽视了校情、学情。豫哈第二实验学校维吾尔族学生70%,汉族学生只占30%。家庭教育和辅导跟不上,再加上疫情三年的影响,这些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基础薄弱,错别字较多,阅读理解和作文尤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忽略了学生实际情况,学习要求跨度大,目标高,让学生达标那真是比登天还难。不是靠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认识到这个问题,我急躁的情绪开始平静下来。
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原子能,关键我们怎么把它激发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认可、被认同、被肯定。教育是协助孩子成长,不是代替孩子成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势智慧,但也有自己的短板和弱项,但是我们一定要用其所长。不能只盯着学生的成绩。这些话当我认真去实践之后,才发现它的魅力如此之大。当把孩子们当成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给与尊重和宽容,细心的关爱和呵护,调动他们自身的能量去不断成长。这也恰恰印证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他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是逼,不是命令,不是要求,而是表扬,鼓励,引导。是唤醒。教师的改变换来学生的改变,我们的教育关系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和学生的关系就缓和了,少了对立和对抗,多了理解和宽容,关心和关爱。学生在我眼中也变得可爱起来,优点也多起来。我降低要求,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优点夸奖他们,我发现夸奖和鼓励比批评有效多了。只要树立典型,正面引导,很快就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向榜样学习。比起以前的屡屡挫败,我开始品尝到了扭转乾坤的甜头。感受到教育引领的巨大魅力。虽然好似星星之火,但是我感到了燎原之势。这让我欣喜不已。作为一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励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和拯救。这句毛杰厅长与我们共勉的话我时刻牢记在心。我深深感到一个老师坚持每一个细微之处的力量。因此她推荐的《坚持教育的一厘米之变》,我读了又读。
一个上课从不拿笔,只字不写的被班主任放弃的学生。在一节感恩母亲的作文课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超出字数的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令我大吃一惊。作文讲评课上我把他的作文拿出来讲评,评了优,又表扬了他是一个知道感恩,孝顺的孩子,一定不会让父母失望。我又把作文发给他的家长,让他们也表扬他,这个孩子从此上课积极,主动问我作业,表现出了超常的学习积极性。我发现他的眼里开始有光。还有的学生也尝到了作文被讲评的兴奋,写完作文就迫不及待地追着我问啥时间讲评。我知道他们的写作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已经不是为写而写了。此时此刻我该做的,能做的不恰恰在于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去一点一点引导学生,做出改变吗?
是的,正如毛杰厅长所说,我们虽然不是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成为有教育家精神的老师,在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坚持教育的一厘米之变。作为援疆教师的我,尤其感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更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层次,防止出现能力危机。不断开拓进取,在教育事业的这片土地上,满怀着希望继续默默耕耘。
作者:豫哈第二实验学校援疆教师刘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