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弹指之间,来到哈密已近半年。走在哈密的街上,一样的车水马龙,一样的生机盎然,恍惚以为还在河南。
说起援疆的初衷,其实并不高大,不过是想到祖国的边陲走一走、看一看,体验那异域风情,感受那大漠孤烟。再者,能在同样的三尺讲台上,发点儿光,尽点儿力,用所学所知托举有梦的西部少年,今生追求的教育梦想岂不更为完满?
初至哈密,确实有过身体上的不适,这里的干燥气候让咽喉的小病小痛时有出现;也有与当地民族老师交流上的不习惯,有时交谈成了自说自话,动嘴之外还须连比带划。但是,在哈密一中的四个多月里,我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存在感!
我存在,在两个班的三尺讲台间!
由于一些原因,我的工作量一度不满。“带一个班不好吗?闲着不乐吗?”我试图说服自己。谁知不出一周,历经河南高考浴火锻造的我果然耐不住坐着的清闲。我练字,我拖地,我弹琴,我健身……最终,我还是去找了有关领导坦陈心迹。莫笑老马痴,那种连吼两节三节四节的痛快让我着迷,那种有机会自我修正不断提升的踏实让我惬意!“你就是头拉套的驴!”教师岗退休、年近八旬的老父一针见血,两个老马老师隔着电话会心大笑!
我存在,在与学生的魔道较量中!
说实话,这里一些娃的学习劲头不如河南娃,睡课、唠嗑,作业拖拉,得过且过,缺乏计划。认清现状,我努力调整心态;结合学情,我重新制定对策。我一方面适当降低授课难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一方面见缝插针,用刻苦勤奋的同龄人事例激发他们,用学有所成的美好生活诱厉他们,用年纪尚小大有可为的谆谆教诲鼓励他们,用换位思考注重细节的满满爱意感动他们,也用立之有据行之必依的制度规矩约束他们。渐渐地,专心听课的多了,热切回应的多了,孩子眼里的光让我平添了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我存在,在校级示范课的本色演绎中!
刚到一中,骨干教师示范课就接踵而至。考虑到援疆教师初来乍到,学校对我们并未做硬性规定。但是加盟新团队,以课会同仁,行内的规矩我懂。课虽然准备得略为仓促,但推进得还算顺畅。课后,本校外校同道中人济济一堂,大家从不同角度切入,对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大抵过誉之辞,听听而已。我深知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对课的探究穷尽一生也不为过!
我存在,在青蓝工程的青年教师培养中!
初到哈密一中,就感受到由校领导牵头的青蓝工程的热气腾腾。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深耕细挖促成长;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共谱教学新篇章!听课要听课记录,读书有读书笔记,高考试卷上手练,精美板书拍照传。校长引领有方,师傅督促得当,徒弟提升可观!学期末,汇报课,师傅教导有收获,徒弟展才有成果。看着教坛新生代讲台上意气风发,收放由我,其间的苦辣辛酸真得不算什么!
我存在,在国通语学员的殷切期待中!
九月中旬,带着校领导的重托,我成为学校国通语培训班的授课教师。培训班里,一些民族老师年纪略长,语言习惯早已定形,骤然改掉绝非易事。但大势所趋,时不我待,我能感到老师们的焦灼与无奈。别无他途,只有练起来!一周两次课,我精心备、认真推。自制教具,图文并茂,让老师们对声调的变化感受更直观;注重交流,开诚布公,让老师们坦言发音的困惑点。两次课下来,民族老师竖起的大拇指,真诚的"谢谢你",让我大为振奋。不曾想,助人的充实与快乐在一个非专业的领域中得到了体验!
我存在,在哈密市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大赛的积极参与中!
我存在,在人民网发起的"讲好教育故事,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网络案例征集活动中!
我存在,在迎新年红歌大赛的年级筹备工作中。
……
的确,是忙了些,是累了些,但是,辞家别亲,飞越千里,不就是想做点儿事情吗?实际上,每一个援疆人都在以实际行动让豫哈情更浓,让心中梦更圆!
因为存在,所以继续,豫哈一起,拓出新天地!
作者:哈密一中援疆语文教师马舒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