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工作不仅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任务,更是一项崇高的政治责任,是国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2024年,我非常荣幸地加入对口援疆队伍,感触颇多,收获颇丰。
大美新疆,一直是我向往的神圣且憧憬的地方。2024年2月29日,我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远赴新疆进行为期半年的工作。伴随着飞机起飞的轰鸣声,我的心情有些忐忑,既有对完成援疆任务的期盼,也有对家人、同事、朋友们的不舍。飞往新疆的航线仿佛一条纽带,将我与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紧紧相连。 畅想理想 面对现实 真正来到伊吾县,我才真正体会到作息时间的迥然不同,新疆和内地的时差达到两个小时,例如夏天当地上午工作时间早上九点半上班,中午一点半下班吃饭,下午内地已工作两小时当地还没有上班,同样,内地已经完全天黑的时间,这边的太阳才刚刚落山;在内地,我们可以随时顶着太阳走在马路上,而新疆的阳光,强烈到让你怀疑人生;在内地,无论是繁华城市还是静谧乡村,信号几乎都是畅通的,而在新疆,基础设施很多地方不完善,手机信号断断续续已经成为常态,甚至有的地方大面积没有信号;当然还有语言沟通不畅及民族风俗习惯差异等诸多困难摆在眼前,但我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快速调整心态,准备好了为援疆理想而努力奋斗。 踔厉奋发 开展工作 新疆哈密检察院是我援疆的受援单位,到岗到位后,我快速融入新的工作,针对分院业务管理工作队伍新、底子薄等现实情况,一方面积极的将在新华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工作的经验倾囊相助,遇到拿不准的难题时,第一时间向原单位同事们求助;另一方面,面对受援单位干警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我积极同干警们沟通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协助当地同事深入牧区走访刑事申诉案件被害人王某,了解其刑事案件原委,不仅帮助其成功抗诉,而且主动帮助其申请刑事司法救助金1.2万元,收到了王某的真心感谢与锦旗;办理张某某被殴打开展执法监督案及李某涉嫌强奸立案监督申请案等,与新疆的伙伴们一道,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落实到这片土地。通过办理的一个个案件,受到当地检察院领导与同事的一致好评。 走近胡杨 感悟“老兵” 来疆之后,听到最多的是胡杨精神。和内地相比,新疆的工作条件无疑更为艰苦,但越是艰苦,越是磨练人的意志。工作之余,我也了解了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幸体会胡杨精神并见到胡杨实物,胡杨树被维吾尔人称为“托克拉克”,它坚韧不拔,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胡杨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它蕴含着爱国主义、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红色教育基地内那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农具、一幅幅催人奋进的画面、一段段令人敬仰的英雄故事,仿佛我自己置身于那个缺乏物资不缺信仰的钢铁年代,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老兵”精神,仿佛又看到了老一辈知青那“誓做一代戍边人、扎根兵团干革命”的峥嵘岁月,切身感悟了“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党员担当精神,心灵又一次得到洗涤和升华,行动上更加坚定向老一辈屯垦戍边人书写的“青春岁月已过往、不负韶华仍前行”学习。 迢迢援疆路 拳拳检察情 在半年时间亲身实践援疆这一国家战略的宝贵经历中,进一步认识到维护边疆稳定、促进边疆发展、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新疆同行们并肩作战、共同生活的经历,让我体会到,援疆已经成为一种责任和担当。伊吾县检察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对我们援疆干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信任、生活上体贴、管理上严格,让我们在新疆期间工作生活得踏实而安心。而我也在援疆经历中,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工作能力。迢迢援疆路,拳拳检察情。跨越山海,万里奔赴。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与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国家法治建设与边疆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援疆干部王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