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援什么?作为援疆教师,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做好身边的点滴小事。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年半的援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同时,让学生练一笔好字。
班里有些孩子的字体真令人大开眼界。有的像张牙舞爪的螃蟹斜着爬行,有的像发育不良的芝麻羞于见人,有的像残兵败将缺笔少画,有的像不羁狂放爱自由的侠客跳出格外,打着醉拳仗剑行天涯,剑术高超身形莫辨。
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字体投屏在白板上,学生们先是愣住,随即爆发出一阵哄笑。他们似乎对这种别开生面的“字体展示会”感到新奇又略带羞涩。我微笑着,没有制止他们的笑声。因为我知道,这是引导他们正视自己书写问题,激发书写兴趣的好时机。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工工整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书写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就是中国5000年美的发展史。中国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每一笔一画都蕴含着深意。当我们写下‘人’字时,一撇一捺,简单却稳重,寓意着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支撑,共同前行。而你们的字迹,就像是无声的语言,透露着你们的性格、态度和未来的可能性。”我的话语渐渐变得严肃而深沉,学生们也渐渐安静下来,开始认真聆听。
“看看这些字体,虽然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偏离了文字应有的美感与规范。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祖先看到这样的文字,会怎么想呢?他们或许会感到遗憾,因为这不仅是对文字的不尊重,也是对我们自身文化的一种忽视。”我边说边在白板上轻轻勾勒出一个标准的楷书“人”字,那端正的笔画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从今天起,我们不仅要学习语文课文,更要学习如何写好每一个汉字。这不是一项额外的负担,而是一次心灵的修行。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个人的字迹都能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展现出属于我们六(2)班的独特风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每天早晨,我都会提前到校,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下几句名言警句,既美观又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们在上课前观察并尝试模仿。课堂上,我穿插书法小讲座,讲解汉字的结构美、布局美,以及历代书法大家的逸闻趣事,激发学生们对书法的兴趣。
学生们的字体似乎有了改变,但变化不大。当他们看到我自己一笔一画整理好的课堂笔记时,学生先是震惊,然后变化悄然发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可能不会听你在说什么,但一定会看你在做什么。他们的作业开始变得整洁,字迹虽仍有稚嫩之处,但那份认真的态度已显而易见。有几个原本字迹潦草的学生,更是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每一次作业都让人眼前一亮。
“老师,你看我们现在的字像什么?”
“像队列整齐的童子军没有武器,像俏生生的江南美人没穿裙子。”学生们哈哈大笑,他们明白我的意思,笔画中的撇和捺不够舒展,没写到位。
他们认真观察字形,认真模仿。最让我感动的是,学生们不仅字迹有了改善,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变得积极认真。班级氛围和谐,学生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他们开始懂得,写好字,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培养自己严谨、耐心、坚持的品质。
这段援疆之旅,我不仅教学生们如何写好字,更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中华文化、追求美的种子。而这,正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和骄傲。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这句话不仅仅是我对学生的期望,更是我作为一名援疆教师,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孩子最深情的告白。
十三师火箭农场第二学校援疆教师: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