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疆网
  • 援疆新闻
  • 援疆动态
  • 项目援疆
  • 产业援疆
  • 教育援疆
  • 医疗援疆
  • 文化润疆
  • 旅游援疆
  • 消费扶贫
  • 党建引领
  • 援疆风采
  • 援疆快报
河南援疆网
  • 援疆新闻
  • 援疆动态
  • 项目援疆
  • 清风豫援
  • 人才支持
  • 民族团结
  • 旅游援疆
  • 简报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援友风采

【我的援疆故事·第二季】张清珍:豫哈情绵心相连 援疆意浓爱长延

2024年12月10日 09:15:40

正午一点半,下班。我走出教学楼,东天山的美景扑面而来,白雪皑皑,巍峨壮观;走出教室的学生欢腾雀跃,青春洋溢,意气风发。一百多天来,来自豫中的我,一次次被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震撼,被它吸引,被它治愈;一百多天来,来自豫中的我,一次次与淳朴真诚的哈密三中师生心灵相交,和他们相知,和他们相亲。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里,对我来说,和千里之外的家乡一样温馨、重要。巴里坤,我的第二故乡!我热爱的地方!我肩负着使命、付出真情汗水的地方,它会更美更强!

我坚信,我能行

援疆对我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出发之前,周边人的善意提醒也曾让我彷徨。有人说:那里海拔高,你血压不稳,能受得了吗?你不适合去那里啊;有人说:吐鲁番热、巴里坤冷,你去的地方冬天能达到零下40多度!你血管不好,去那里可要三思啊;有人说:巴里坤天气干燥的很,人经常流鼻血。那里水质太硬,容易引发结石。你都快退休了,还跑几千里外工作,图个啥,你不要命了。是啊,我图啥呢?为什么要离开熟悉的环境、顺手的工作,奔赴远疆呢?我确实从未想过图什么,只是发自本心地觉得应该这样做。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但我也有我的教育梦想,我也有我的援疆情结,我想尽我的微薄之力为兄弟城市的教育出一份力。五十多岁的我,年龄、身体状况是退缩的理由吗?想想九十多岁的于漪老师仍在为教育呕心沥血,想想九十五岁还在田间地头奔波的袁隆平教授,想想习大大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想想那么多援疆援藏人员都挥汗如雨的奉献着自己,我又有什么不能、不可以的!我坚信,我能行,我能在千里之外的陌生土地上发挥我的光和热,献出我的经验和智慧。

天山景美,哈密情暖

一踏上哈密这块儿土地,我的心瞬间被感化了。8月29日上午迎新会,这个特殊的日子,令我终生难忘。坎校长亲自带队来接我们了。看着他面带微笑的黑红脸庞,和善亲切的眼神,让我们倍感亲切,拘谨一下子消失的无踪无影。微胖的他非常灵活,亲自楼上楼下的帮我们把行李装上汽车。一起来的王老师开玩笑地说:“坎校长,这么卖力的爬楼梯给我们掂行李,是不是怕我们被别人抢走了啊!”坎校长爽朗地大笑着说:“是啊,你们可是我的宝贝,我要看好!”

透过车窗,山南的戈壁,山北的草原,黄绿相间的麦田,时隐时现的牛马羊群,以及盛夏还未消融的绵延不绝的雪山,大美景色让我们惊叹不断。朱主任详尽地给我们介绍富饶的哈密、美丽的巴里坤、热情的哈萨克人。坎校长还不时幽默的插两句,都得我们哈哈大笑。他们的解说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霎时赶走了我们奔波几千里的疲劳。短短几个小时,我们已经像是老友重聚般自如融洽了。 

下午二点多,我们终于抵达学校。坎校长直接把饥肠辘辘的我们带到食堂,大手一挥说:“到家了到家了,大家不要客气,学生食堂的新疆拌饭好吃的么,还有牛肉面、手抓饭,我请大家,可以敞开肚皮吃,吃饱!接下来力气好好的收拾自己的宿舍。”我们纷纷点头,他温暖的话语虽然朴素,但很感人,浓重的地方音让我们倍感亲切。坎校长没把我们当客人,他就是大家长,大兄长。学校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让我们有回家的踏实感、归属感。我不由的默念:入乡随俗,我要快点适应,把我们的红旗区精神发扬出来,尽快让家里的教学改革经验在这里落地生根,融入到大新疆教育建设里来!

可爱的他们,灿烂的花

9月1日,正式上岗。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初中部的教研工作,兼职语文教研组长,身兼数职的我披挂上阵了。本来假期时不时头晕头疼的我,反倒被忙碌冲击的无比精神,像安了小马达一样活力十足。我给家里的朋友聊天时戏说:“来吧,巴里坤的蓝天白云,天山的青松白雪可以治愈一切!”其实,何止是蓝天白云,青松白雪,真正治愈我的是那群朴实无华、青春洋溢的少年啊!

班里的学生全是民族生,生源地相当复杂,孩子们的基础相对也薄弱些。但这些丝毫阻碍不了我们有趣活泼的语文课堂。讲《春》时,孩子们会踊跃举手,询问河南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我会告诉他们《清明上河图》里描绘有我家乡生机勃勃的春天;讲《济南的冬天》时,孩子们纷纷发问:河南的冬天冷不冷?我会告诉她们,黄河母亲的大手笔会让大河小溪结层薄薄的冰,很遗憾我们没法刻冰雕;讲《散步》时,他们争先恐后地问河南娃儿晚上散步时讲普通话么,我会用方言回答这些问题,他们一下子就懵了。接着我就会因势利导告诉他们讲国语的重要性。师生共读的美好时光,我会和他们一起和着音乐的拍子,踏上整本书阅读之旅。

一下课大家就会围过来唧唧喳喳,问这问那,清澈的眼神里透露着好奇、新鲜。我会把老家的风俗民情、物质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历史故事一一讲给他们听,并且用家乡的小食品作为他们进步的奖励。第一周的最后一天,班里一个叫姆巴佩的男孩子挤开围着我背书的同学们,来到我跟前,伸开右掌急切地说:“老师,给你奶疙瘩吃!周末你有空么?可以来我家骑马,我家的马从山上下来了”。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礼物和邀请搞懵了,看着他不太干净的手里的奶疙瘩,望着他充满期待的清澈眼神,我还没想好如何回答,有顽皮的学生把他手里的奶疙瘩抢走了。我摸摸他的小脑瓜,说:“哇,老师好激动啊,你是第一个让我认识奶疙瘩并邀请我的宝贝,等学校即将开展的家访活动时我一定第一个报名去你家,我太渴望看看辽阔的大草原了!”他开心地笑了,更多的同学也纷纷发出邀请。那一刻,我感到了这群少年的质朴、热情,心暖情浓。

十月份,因教学需要,我到九年级带毕业班语文课。九年级的学生思想更加活跃,更有个性,会呈现各种各样意料之外的情形,但我用耐心和智慧一次次化解、引导,把一些想要脱缰的野马归拢过来。有次我在九(4)班上课,正讲论证思路的梳理,一个比我高一头还多的男生翘着二郎腿左顾右盼,不停说话。我用眼神制止了他几次,全被他无视。于是,我暂停讲课。我以为同学们会声讨他破坏课堂的行为,但是没有!其他同学都幸灾乐祸地看看他,再看看我。说话的男生还在用哈语挑衅似的继续说着。我那会儿真的气坏了,“熊孩子,欺负我听不懂哈语!怎么办,把他赶出教室?他不出去咋办?当众给我顶撞怎么办?班里围观者怎么处理?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以退为进!”于是,我面带微笑说:“中间第三排靠窗的男生,咱班属你最帅,估计演板能力也最强,请你上来把本文第四段的论证思路展示给大家看吧!”哈哈,这不就让他站起来了么,还站在最高处!他不也温顺地执行,体面地认错了吗?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老师能走进他们的行列中去,和他们平等对话。我深知,千万不能和学生硬杠,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们,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可爱的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灿烂的光彩。我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用小恩小惠的办法、用请求帮忙示弱的办法、用养花谈心的办法……很快的,我迅速融入到班级里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点点规范他们的行为,吸引他们向知识的深海探寻。

没有地域区别,没有民族界限,天下的孩子们是一样纯真烂漫的,我们的教育也没有区域空间的界限。只要把真心付给可爱的他们,他们回报给我们的定是灿烂无比的精彩!这就是我们援疆人的目的吧!情之所系,山河聚力!

家人的牵挂,拼搏的动力

教师节、中秋节佳节相连,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别多日,虽然巴里坤有家的温暖,但远方的家也让我们思念。正当我们被想家的情绪所笼罩时,带队的肖校长就在微信群里通知大家:援疆前指领导要来慰问我们了,平顶山九三学社的专家们也要给大家送课来了。大家登时群情激奋,像小孩子一样纷纷表示,要拿出最好的状态迎接亲人们。

刘雨局长在我们眼巴巴的盼望中来到了三中,他肯定特别理解大家盼亲人的心情,也知道我们援疆工作开头难的困扰。座谈会上,他和我们拉家常似的交流,不着痕迹地为我们解读了援疆的政策、巴里坤的重要地理位置,明确了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刘局长还特意用提问的方式把援疆纪律和安全责任强调出来。他拿起桌子上的月饼意味深长地说:“这是咱家乡的月饼。中秋为哪般?此物最相思。同志们吃了这月饼,也就收下了家乡亲人们的祝福,也就担起了亲人们的重托,接下来也就要负重前行,努力工作,要把三中当成自己的家,把这里的孩子当成咱们的娃儿。有困难就提,有想法就说,但是活儿一定要干好,把咱们河南援疆的精气神体现在课堂上去,中不中?”“中!”我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竟然忘了嘴里还含着月饼呢!有领导的关怀,有亲人的嘱托,就有了更强大的工作动力,我们还怕什么困难?唯有行动,用干劲儿做出响亮的回答。

走进家,亲一家

十一月中旬,巴里坤已经下了五场雪,一次比一次大,一天比一天冷。按学校“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计划,我们要入户走访,摸排自己所拉手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三中的学生基本都来自牧区,一部分在县城租房或寄住在亲戚家中,这是我们“大手拉小手”的对象。

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我们是没经历过的严寒,但这阻挡不了我们家访的脚步。利用下班时间,我带领第四组的三名队员,在两天内走访完了六户人家。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我走访了无数家庭,用各种形式开展过家校共育活动,但这次家访活动却使我刻骨铭心。不是冰天雪地寒风冷冽,也不是道路湿滑地方难找,而是家长们那真诚热烈的眼神和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千言万语不如行动,千恩万谢不如实干。在这里,我真切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实行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是多么伟大啊,习总书记说的“我们要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太形象了。

首站来到初三(2)班的刘莹博同学家里。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六口之家,租住在几十平方的屋子里。好巧的是小莹博老家是河南许昌的,和她父母交流很顺畅。莹博的哥哥是军人,常年驻守在边疆,嫂子是一名医生,莹博的父母舍弃了老家的土地和亲人,来到这里照顾闺女上学,同时看护三岁多的小孙子。莹博爸爸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夫妻两人在这里语言不通,工作没有,儿子儿媳基本不在家,可想而知需要克服多少困难才能生活下去。当我们问他家里有啥困难,需要学校帮啥忙时,莹博爸爸很豪爽地说:“感谢学校,我们啥也不需要,能吃得饱穿的暖,政府和部队帮我们想的已经很周到了。逢年过节送米送油,嘘寒问暖,我们生活的很好。当然,在学习上能把闺女再抓紧点,那就更感谢老乡了。”多么质朴的人啊!

三(1)班麦迪娜家租住的是旧平房,供暖和安全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麦迪娜妈妈的老寒腿更需要防寒保暖。我屋里屋外来回跑了几趟,查看她家取暖炉子的排烟通道和屋里的照明电线,并仔细地叮嘱她人走闸关、人走炉火熄、不用大功率电器等问题。临走时迪娜妈妈抓着我们的手送出了很远很远。

“吃水不忘挖井人,红心向党颂党恩。”哪里最能提现?在我们的民族兄弟生活里,在他们的热烈眼神中,在他们紧紧抓住我们手的那一刻,千言万语都抵不上我们身体力行,抵不过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深深情谊。

每个结束一天工作的夜晚,我仰望苍穹,心变得辽阔;凝望明星,心变得坚定。巴里坤的冬天很长,但巴里坤的人心很暖,在这新疆河南共建的城市里,时时涌现着奋斗的身影,处处吹响着进步的号角。我并不孤独,我坚信,党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北斗光芒是我前行的方向标,为了巴里坤的美好,为了一家亲的情谊,我会一直稳稳地走下去,走下去!
                             

哈密市第三中学援疆教师:张清珍


来源: 河南省援疆指挥部 编辑:

>>更多伊吾县

  • 伊吾县委领导深入公安基层单位 慰问一线民辅警伊吾县委领导深入公安基层单位 慰问一线民辅警

    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伊吾县委书记彭鹏,县委副书记、河 【详情】

  • 平顶山市、伊吾县两地检察院召开三年援疆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平顶山市、伊吾县两地检察院召开三年援疆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

    2025年1月9日,伊吾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代理检察长郑海龙主持 【详情】

  • “红色伊吾”绘就同心逐梦新画卷——伊吾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伊吾”绘就同心逐梦新画卷——伊吾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月26日,伊吾县文化馆木卡姆培训班汇报演出在县文化活动中心举办 【详情】

援疆风采

  • 孙涛看望慰问援疆干部人才
    孙涛看望慰问援疆干部人才
  • 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调研
    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调研
  • 河南援疆前指召开党委会
     河南援疆前指召开党委会
  • 中原院士专家哈密行座谈会召开
    中原院士专家哈密行座谈会召开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2024 HNDXRMT.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豫ICP备18015758号-11 企业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众旺路52号 固定电话:0371-8757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