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来自洛阳援疆团队的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的援疆教师。在新疆哈密这片广袤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教育足迹。
为了能来援疆,我曾经三次报名申请。2018年第一次申请时,因为当时还是初级职称,不符合遴选条件而未能如愿;2020年第二次申请,又因专业不对口,再次止步于海选。两次挫折并没有消减我对大美新疆的向往,援疆决心反倒更强了。2024年,我第三次递交了申请,成功了!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援疆工作中,我向组织辞去了洛阳市集贤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的职务,放弃了校长职级制待遇,放弃了洛阳市洛龙区督学的职位,放弃了洛阳师范学院校外导师的身份,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哈密,投身于援疆大业之中。
初到哈密,我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面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努力适应当地的风俗人情、生活习惯,只为更好地和受援地师生们交流交融、倾心沟通。
课堂教学方面,创新教学方法,将内地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自费购买了许多的资料、书籍和小奖品,奖励那些上课积极、有进步的学生。通过不懈努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拉进了与学生们的距离,真正做到了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受喜爱的好老师。
学生管理方面,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关怀。个别学生因家庭或其他原因出现情绪问题,我都会耐心地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所带的七一班班风积极,学风向上,成为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班级。
教学管理上,我充分利用河南援疆资源,在学校开展了中医、武术、戏曲等兴趣小组,并且将课后社团服务中增设了戏曲、武术、花样跳绳等社团。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真正把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带到了哈密,为哈密的孩子们点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融。增强文化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助力。
为了提高学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我将洛阳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引入哈密,精简了行政机构,压缩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真正做到了快速而有效地上行下达,切实减轻了老师们的课业负担!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中,组织“青蓝工程”,让河南援疆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年轻教师,与他们共同成长,提升了整个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为哈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与洛阳援疆团队以这种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擦亮豫哈实验品牌,为哈密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在援疆路上续写华章。
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援疆教师:徐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