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来新疆的路上,我一直翻阅亚斯贝尔斯的书《什么是教育》:一路上,我除了被新疆的广阔和美所打动,也牢牢记住了自己的使命,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是啊,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望着茫茫的戈壁和连绵的天山,想起小时候,老师让我演板,我又慌又乱,结果算错了。没想到那位女老师用她尖尖的高跟鞋一脚把我踹到了教室外面,还恶狠狠地说,“我让你上课不注意听讲!”。参加工作后,我有幸也当了教师,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成为自己小时候讨厌的人。教育不是那样的,教育的本质其实是唤醒,唤醒学生心中对美好的向往,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心中的善良和悲悯,唤醒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只要点燃孩子心中的火,他们才能成为戈壁滩上最美的胡杨!
对于我这个初到巴里坤的河南人而言,你可能永远也想不到,巴里坤这座古城向我展示出了它多大的善意和热情:是在哈密机场那一束永不枯萎的鲜花,是平顶山援疆指挥部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厨房大姐热情的问候和可口的饭菜,是支教学校同事家人般的关心和帮助,是援疆战友石榴籽般的守望相助,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上级给我们发放的羽绒服是来自天山的温暖。马书记怕我们小长假在异乡孤独,想家,组织我们爬岳公台,看伊吾胡杨林……他们的关爱和善良触动了我更大的责任与担当。
还记得我来巴里坤一中,给孩子上的第一节课。站在讲台上,我说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的侯保峰。大家可以叫我侯老师,可不要叫猴老师,因为人类好不容易才从猴子进化成人。学生不禁莞尔,我接着说我们通过学习,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请注意,我的“保”不是宝贝的宝,是保驾护航的“保”,峰是山峰的“峰”,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能为同学们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同学攀登上知识的高峰。我喜欢看书写诗,愿意和每个同学一起成长。大家认识我了吗?我还不认识同学们呢?大家能不能也做个自我介绍,给自己画个像,让老师认识你。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拿出纸和笔,开始写话,有的同学还把自己的样子用画笔画下来,配以文字。既写出了自己的外貌特征,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也让我看到他们对未来的展望。下课了,同学们好奇地对我问这问那。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我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就像每天早晨,我喜欢推开窗户,呼吸来自新疆微微带着寒意的新鲜的空气,沐浴清晨第一缕的阳光。
在语文教学中,我深知,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汉语对他们来说就像学习外语,所以我注重乐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把这两句诗工整地写在黑板上,告诉同学们,这是我们古人的学习方法,一是勤奋,二是吃苦。我们要把这个“苦”改成“乐”,应该是学海无涯乐作舟。不能把教室当成一座禁锢我们的监狱,要把它当成学习的天堂,当成一艘通向成功彼岸的大船,多有意思呀,老师是船长,同学们是水手,来来来,众人划桨开大船啦。这样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民族文化,激发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十月份,我上的公开课《示儿》让全校的老师眼前一亮,教务主任和校长都说讲的好,我用语文的听说读写来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引导学生一遍一遍的吟诵,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家国情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后我又先后担任了六年级的巜道德与法治》,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劳动课,永远听党的话,哪里需要我,我就向哪里去。十一月份,我又主动请缨,参加送课下乡的教学活动,我讲的是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习作指导课,我结合巴里坤的地域性和特有的美景,教学生写眼前景,抒心中情。我相信会给哈萨克族农村的孩子们带去春天的风和理念,给雪山上的小鹰以生命的营养和爱。
可以这么说,没有比新疆更美的地方,没有比黑板更肥沃的土地。随着逐渐地融入新疆生活。打开学生的作业本,仿佛打开了广阔的田野,给孩子答疑,仿佛在黑夜开启了满天的星星。没有梯子,我们自己就是梯子,我看见梯子上写着“光荣的人民教师”,这用人格抒写的闪闪发光的汉字。这汉字越来越明亮,它正在变成灯塔。
作者:巴里坤县一中援疆教师 侯保峰
《我的援疆故事》第二季即日起征稿
为了让更多的援疆干部人才、柔性援疆人才参与到讲好援疆故事,抒发豫哈深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体意识,即日起,《我的援疆故事》征文第二季开始征稿,稿件要求以第一人称讲述,正能量、有故事、有深度、有站位。
投稿信箱:hnyjxc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