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河南省对口支援巴里坤县工作持续深化,累计投入援疆资金约2.96亿元,聚焦产业升级、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推动一批批援疆项目落地生根。这些项目不仅培育了特色优势产业,更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带动群众就业等方面成效显著,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向赋能,为巴里坤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8月7日,在黄土场开发区蔬菜种植基地,2座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已顺利完工,进一步推动该基地扩大种植规模。
走进基地,标准化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西红柿、辣椒、草莓等果蔬长势喜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闲置空地,如今已变身巴里坤县的“菜篮子”基地。
黄土场开发区蔬菜大棚基地
黄土场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罗江说:“今年县上给我们黄土场蔬菜基地新建了2座智能温室大棚,全自动的大棚,包括防虫网、卷帘机全是自动化的,有自动的水肥一体机和温控设备。准备在棚里种些经济型作物,现在正在整地,大概8月15日左右,我们就可以栽苗了。”
“2022年,河南省投入350万元援疆资金,让我们对大棚进行提升改造,建成了高效标准化种植基地。”罗江介绍,依托“合作社+农户”模式,基地每年可种植2—3茬蔬菜,每日向县域便民直销店供应平价蔬菜,“不仅让老百姓四季吃上放心菜,更带动了不少人就业。”
大棚里的蔬菜
罗江说:“今年我们蔬菜种的比较多,光口感型番茄就有五六种,现在销量比较好的是西红柿、茄子、辣椒、豆角、小白菜。”
除了设施农业,援疆资金还为巴里坤乡村旅游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22年以来,高家湖湿地景区陆续投入援疆资金,新建水岸餐厅、湖畔民宿、船屋等设施,让这片原生态湿地的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高家湖湿地景区
巴里坤县蒲园文化旅游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运营管理部副主任巴依尔说:“景区水岸餐厅和民宿2023年投入使用,设计之初坚持‘原生态高品质’的理念,水岸餐厅主要使用本地食材,民宿主要有船型屋、马车型屋、湖畔屋。”
游客在高家湖湿地景区
巴依尔说:“旺季民宿提前半个月就已经订满了,还带动了本地村民就业,援疆资金不仅带动了本地发展,也帮我们找到了守着青山绿水挣钱的路子。”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客房
从大棚里的“有机菜”到湿地边的“旅游饭”,河南省对口支援巴里坤县的产业援疆项目,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架起豫巴协作的连心桥,让巴里坤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