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巴里坤县三塘湖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各族干部职工在巴里坤县文博园参观中原陶瓷展,沉浸式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三塘湖工业园区管委会干部金铎说:“感觉到很震撼,上千年的时光,一种手艺的传承。还有就是匠心,有这么一批人,能从古至今一直坚持把这个手艺传承下来,我感到非常的庆幸。”
瓷器,作为中华文明标志性符号,已经伴随中国历史走过了三千年漫长岁月。从茶器、酒器、水器,到礼器、文房、雅玩,瓷器的实用之美,默默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同时还静静地诉说着整个时代的风貌和印迹。河南省作为中国五大名窑中汝瓷、钧瓷、官瓷的发源地,其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可谓“百花争鸣”、“百花齐放”。
新中国成立后,唐三彩、汝瓷、钧瓷、官瓷、绞胎瓷、定瓷、耀州窑、磁州窑、邢窑等中原历史名窑陆续进入恢复研制和生产时期,并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近十年来,当代陶瓷创意园区普遍兴建,成为中原陶瓷业现代转型的一道崭新、亮丽的风景线。
为做好文化润疆工作,推进中原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年6月,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巴里坤分指挥部与巴里坤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中原陶瓷大师精品暨新疆新瓷融创作品展览。
展览以“新时代、新丝路、新瓷意”为主题,荟聚了来自河南省的8个瓷种,26位大师的252件陶瓷精品。其中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另外,还展出了新疆哈密本地陶瓷从业者的部分作品。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二级调研员沈国忠说:“瓷器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举办陶瓷展,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原陶瓷的艺术魅力,进一步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陶瓷展促进新疆与中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新疆与中原陶瓷产业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以陶瓷展为契机,推动对口援疆工作更深层次、更深领域的合作,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共筑丝绸之路经济带贡献力量。”
展览通过中原陶瓷大师的经典作品,以及使用巴里坤本地瓷土矿,结合中原陶瓷技艺先期试烧创新作品的展出,探讨新时代新瓷器作为新疆和国内其他省份文化交流、民族交融、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的新前景。通过让融入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的中原陶瓷走进新疆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让其经常性地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整个展厅中央的两个展柜里,展示了部分陶瓷大师利用哈密本地瓷土矿、试烧瓷土原矿、釉料,以及部分完成试烧的成品,这也让巴里坤本地的各族干部群众感到惊喜。
观众周玥说:“我看到了用巴里坤瓷土烧制的瓷器,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精美具有巴里坤特色的瓷器。”
据了解,本次展览从今年6月至今,累计参观人员达20余万人次。
今年6月应聘为巴里坤县博物馆讲解员的巴哈尔古丽·加尼木汗,经过半年对陶瓷馆的讲解,她对陶瓷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巴哈尔古丽·加尼木汗说:“通过这半年的讲解,我从一个‘小白’,逐步了解了陶瓷文化。希望陶瓷文化能进入到我们巴里坤的老百姓生活当中,也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我们巴里坤人,让新疆更多的人,更深入地了解到陶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