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洒满黄田农场,一场意义非凡的禁毒教育活动正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内悄然开展。为扎实推进返乡大学生“法治大宣讲”工作,黄田农场司法所按照实施方案,组织返乡大学生走进工作站,在沉浸式体验中筑牢禁毒防线。
援疆干部李玲:让毒品“真面目”无所遁形
“大家看这个看似普通的彩色跳跳糖,其实是新型毒品的伪装。”司法局河南援疆干部李玲手持透明展示盒,指尖轻触盒内的仿真毒品样本,声音清亮地向围拢的大学生们讲解。她特意带来了十余种常见毒品及伪装品实物,从传统的鸦片、海洛因到新型的“奶茶包”“巧克力”,逐一展示其外观特征。
“辨别这类伪装毒品,要记住‘三看一闻’—— 看包装是否有异常标识、看成分说明是否含糊其词、看价格是否远超普通商品,若有刺鼻异味更要警惕。”李玲边说边打开手机,展示着自己在援疆工作中收集的毒品识别手册,册子里一张张对比照片清晰明了,让学生们瞬间掌握了实用的辨别技巧。当讲到一些大学生因好奇误食新型毒品的案例时,她语重心长地说:“青春的好奇心要放在正道上,别让一时的糊涂毁掉一生。”
派出所副所长黄帅: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
“这是去年发生在邻县的真实案例,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交友不慎染上毒瘾,短短半年就从阳光青年变得形容枯槁。” 派出所副所长黄帅拿出随身携带的案卷记录,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触目惊心的故事。他结合自己经办的案件,从毒品对人体神经系统的摧残讲起,细数吸毒者如何从负债累累到家庭破裂,再到诱发违法犯罪的全过程。随后,他话锋一转,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关于吸毒成瘾认定、社区戒毒流程等规定,用法律的刚性为学生们筑起防护墙。
座谈会上的青春誓言
讲解结束后,工作站的会议室里热闹起来。大学生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感受。“原来毒品离我们这么近,以后在酒吧、KTV 这些地方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刚考上大学的王同学感慨道。
活动的最后,一条写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红色横幅被展开。大学生们排着队,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布料的沙沙声里,藏着青春的承诺。李玲和黄帅站在队伍两侧,看着一张张年轻而坚定的脸庞,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快门按下的瞬间,将这充满意义的一刻永远定格。
此次活动不仅让返乡大学生们看清了毒品的伪装与危害,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禁毒宣传的种子。相信这些年轻的力量将带着所学知识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让禁毒之花在黄田农场的每一个角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