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哈密这片热土上的企业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各族职工的血脉之中。带领各民族职工并肩奋斗,构成了哈密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鲜活图景,书写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篇章。
8月6日,在中煤哈密能源有限公司生产区,中煤哈密能源有限公司矿山救护队副队长库尔班·麦克苏提正在给新同事讲解矿山救护操作。从部队退伍后,他便来到公司上班,从一名基层员工成长为一名中层骨干。今年6月,他通过公司提供学历提升机会,顺利完成了大专学业。
库尔班·麦克苏提正在给同事讲解矿山救护操作知识。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子毅摄
库尔班·麦克苏提说:“我们在公司实现了学历上的重要跨越,增强了我们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注入了更多活力。”
自成立以来,中煤哈密能源有限公司企业依托哈密区域资源禀赋,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打造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标杆”为目标,重点布局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电力外送、煤化工及新能源协同五大业务板块,致力于成为新疆能源保供的“压舱石”、中煤集团西部开发的“桥头堡”。
公司现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13名少数民族职工,为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公司开设了多种技能培训课程,累计开展了320人次的培训,帮助众多员工考取了电工证、焊工证等重要的职业资格证。同时,公司构建了“双重预防+智能化监控”体系,矿井全面应用AI视频识别、人员精准定位、智能通风等系统,有效改善了员工劳动环境。
中煤哈密能源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中心员工宋琛坤告诉记者,企业大力推广新型智能化掘进设备,成功实现掘锚同步平行作业,今年5月,单月进尺660米,一举创下全疆纪录。同时,智能机器人投入固定车间巡检,13个固定车间实现无人化,AI视频识别技术在多场景发挥作用,全方位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发展实力,更为各民族职工提供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通过“五位一体”管理体系和多种培训方式,企业全面提升了职工安全素质。
在伊吾县,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思想引领、品牌创建、机制保障、工程驱动等举措,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63岁的喀斯木・艾买提是下马崖乡牧民。2014年,他创办合作社托管骆驼,每年给乡亲们按每峰1000元分红,结果三年亏本400多万元。2018年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产后,他的骆驼鲜奶有了销路,当年就还清了贷款,托管骆驼也从80峰增至1000峰。2023年,由他牵头的“国家乳用骆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正式获批。
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度总结暨表彰大会上,喀斯木·艾买提(左)正在领奖。(受访者提供)
喀斯木·艾买提说:“多亏中驼来了,持术来了,奶价稳了,我三年就翻身了!现在年年分红不欠账,我心里很踏实。”
喀斯木・艾买提的踏实,源于河南省对口援疆重点企业——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伊吾县的落户。
10年间,公司党建品牌深深融入产业链,扎根草原深处:党员服务队跋山涉水300余次,为牧区免费维修挤奶器、检测奶质;56家经销商挂上“党员示范店”铜牌,让一面面党旗伴随着骆驼奶香飘向全国31个省份。
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模式,将分散的养殖户凝聚成一股合力,600余户农牧民签订了长期收购协议;企业还拿出600万元补贴运费和差价,让“沙漠之舟”真正化身“富民之舟”;公司建成新疆首条驼奶全程可追溯生产线,带动哈密骆驼存栏量从1100峰跃升至2.4万峰;2023年,“国家乳用骆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在伊吾落户,累计培训农牧民20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大漠牧场,把成果留在牧民家中”。
新疆中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赵军利说:“哈密一区两县2200户农牧民,已与中驼结成命运共同体。去年,三地驼奶收入近1亿元,大家共同跨进了富裕门槛。每天看到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作为中驼人,我由衷欣慰。”
记者手记
哈密各企业构建共同精神家园的实践告诉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培训、每一笔分红、每一场活动中。从技能培训带来的个人成长,到产业链构建实现的共同富裕;从安全生产中的相互协作,到文化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各民族职工在这些日常而又不平凡的互动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