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河南日报社大河网技术团队跨越2000公里来到新疆哈密,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为哈密市融媒体中心一线新闻采编人员带来了“智媒时代:AI赋能与创新实践”专题培训。这是河南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化智力援疆、人才援疆的生动实践和创新举措,也是豫哈两地在新媒体技术领域协作深化的又一重要探索。
人工智能如何为新闻信息传播插上翅膀?一线新闻工作者又怎样快速掌握AI新技能?8月7日下午,带着这一想法,大河网政务视频部记者马绍坤带来了主题为《AI视频工具介绍及实战应用》的课程。在培训过程中,马绍坤系统介绍了国内主流AI视频工具的核心功能差异,向大家展示了从AI绘画到视频生成的完整工作流程,并以哈密瓜等元素为案例,通过包括主体、场景、镜头、风格等提示词结构拆解指导创作,辅以实战演练和行业交流环节,覆盖从创意构思到成品优化的AI视频全链路应用场景。
在8月8日下午的培训中,大河网技术研发中心架构部研发人员张智以《AI与媒体技术分享》为主题,系统介绍了AI基础知识、主流工具及使用技巧,深入探讨AI在媒体行业策划、生产和分发全流程赋能方面的变革及实际案例,重点分析了AI伦理风险与应对策略。在培训的最后,他对AI在媒体领域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例如“领域专属模型”“超个性化内容”“具身智能”等。在他看来,尽管当前AI技术越来越深度赋能新媒体,但AI始终是工具,媒体核心价值仍在于人的创造力与判断力。
“这次有幸参加大河网老师带来的AI培训班,对我们的短视频制作和传播力提升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培训结束后,哈密市融媒体中心新闻中心副主任罗洁告诉记者,通过培训,掌握了不少AI工具的用法——比如用AI快速生成符合哈密地域特色的短视频脚本,几秒钟就能匹配到合适的背景音乐和字幕样式;还有智能剪辑功能,自动识别画面重点,大大缩短后期制作时间。
本次的专题培训,让长期从事一线采编工作的罗洁感到印象深刻的是,AI工具还能够协助分析不同平台的传播数据,精准定位受众喜好,让内容生产者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更能吸引大家关注,传播效率能够得到明显提高。“接下来,我们会把学到的AI技能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的短视频认识哈密、了解哈密,真正提升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罗洁说。
据了解,成立于1998年9月的大河网,是河南省委宣传部主管、河南日报社主办的重点新闻门户网站。2021年4月,注册成立河南大河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河网”),依托“互联网+新闻”“互联网+技术”双强发展战略,构建了大河政务云、大河网、大河网客户端、大河号及大河网微博、微信、头条、抖音等第三方平台一体化运行的“一云一网一端一号N平台”账号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先后十次荣获中国新闻奖。近年来,大河网致力发展智慧政务,积极布局智慧城市,大力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承担了500多个政务服务项目。
此外,大河网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合作共建新闻数据与政务数据联合实验室,获批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参与和牵头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如今的大河网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新型互联网新闻和互联网技术公司。
“本次培训,目标在于通过智力援疆机制发挥实效,依托河南日报社与哈密市融媒体中心的人才交流培训及技术支持体系,强化哈密市融媒体中心新闻采编人员的AI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术水平,深化全员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广度与理解深度。”河南援疆干部,哈密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尹红杰表示,智力援疆作为河南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有效培育哈密市融媒体中心的自主“造血”功能,更能系统提升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尹红杰表示,未来双方将以技术交流为纽带,进一步深化豫哈两地的互动交融,在常态化技术交流、经验共享、资源互通中,为哈密市融媒体中心技术升级注入持久动力,也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巩固本次培训成果,哈密市融媒体中心搭建起豫哈AI业务骨干常态化沟通平台,组建跨地域、跨领域的AI技术交流群组,便于业务骨干与授课老师随时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运用所学的AI工具和技术,推动专题培训从“一次性知识传递”向“持续性能力提升”跃升。
大河网援疆记者 李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