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象更新。2月27日上午,哈密市隆重举行2025年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全市2月份9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标志着哈密市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吹响全年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擂响大干快干的“奋进鼓”,用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撑起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哈密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复工仪式现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华摄
哈密国能2x6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作为本次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项目静态投资为56亿8941万元(含碳捕集设备),采用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高度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超临界空冷机组,并在工程设计中进行多项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是一个高效节能、节水、绿色环保的好项目。
哈密国能2x6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组长刘孝平说:“该项目为扩建煤电一体化热电联产项目,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同步建设高效除尘器、湿法脱硫及SCR工艺脱硝设施,并预留碳捕集建设条件。燃煤来源于哈密煤电公司大南湖矿区,年耗煤量约480万吨,在释放矿区煤炭产能的同时,也能实现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满足哈密市城区供热缺口,有效改善城区环境,实现节能减排效益。”
新开复工的项目突出深入挖掘转化哈密能源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富有哈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疆天科隆化学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号召,立足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资源禀赋,实现碳氢共生耦合,用氢消碳,打造负碳、零碳化工产业示范园区。
新疆天科隆化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兵说:“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适合承纳消纳绿色能源,生产有机高效缓释肥,用24个月的绝对工期建成项目,2026年底投产,将来对国家环保及肥料的高效利用,都是一种革命性的产品。”
哈密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持续优化完善“四个一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项目提档加速、投资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一批质量高、预期效益好的项目陆续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哈密优普莱芯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昌海说:“我们专注于金刚石芯片领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致力于生产高品质金刚石毛坯及芯片衬底材料,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英寸金刚石衬底材料2.5万片、6英寸金刚石晶圆3000片、50万克拉毛坯钻的产能,助力哈密市成为全国碳基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基地。”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哈密电解水制氢项目负责人卢志勇说:“我们主要做的项目是氢能高端装备的生产和制造,哈密是一个很重要的能源基地,计划做年生产能力300台的电解槽装备及绿电制氢的解决方案等,填补了新疆在新能源装备特别是氢能装备方面制造的空白。”
开复工仪式现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华摄
随着哈密市深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一步增强了优势资源的战略储备,也吸引了一批优势企业入驻哈密,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为哈密市工业经济发展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动能。哈密通慧德绿色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红伟说:“我们这个项目是高纯铁球的冶金,主要出产99.99%的高纯度的铁,哈密铁矿比较丰富,而且钒钛的含量也比较高,发挥本地优势,成本较低,该项目目前是全球首台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尝试。”
此次新开复工的项目落户哈密各个产业园区,助力将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主引擎,同时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功能向园区集成、要素向园区集中,加快培育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在位于哈密市高新区南部循环经济园区,由新疆华曜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年产20万支中高温太阳能集热管项目,总投资5亿元,预计今年12月全面投入生产。新疆华曜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可莹说:“项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延长新能源发电产业链,提升现有产业发展,带动新材料、智能控制等新兴产业发展,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为哈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哈密市持续落实“四个一批”项目工作推进机制,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哈密市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科科长谭剑说:“2025年,哈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全年拟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87个,年度计划投资805亿元。2月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有95个,其中政府投资项目27个,年度计划投资27亿元;社会投资项目68个,年度计划投资541亿元。哈密市将牢牢把握时代机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创新产业体系,释放优势潜能,携手社会各界力量,凝心聚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