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妇联的支持下,河南省家庭教育学会开展豫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题讲座项目,为哈密市家庭教育骨干和学生家长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由中原名医郭万申领衔的河南疾控“中原名医工作室”,在哈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约、揭牌。
12月14日,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宗棠路西侧的“左宗棠凤凰台大营”再次开营,集市上不仅有来自河南援疆的中医义诊,还有“石榴籽”健身操队队员们的表演……参与组织活动的河南援疆工作人员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哈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增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民族团结非常重要,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近年来,河南省在援疆工作中不断创新模式,统筹推进文化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民生援疆、科技援疆、产业援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甜蜜“哈密号” 豫疆一家亲
“看了郑州地铁‘哈密号’专列的宣传,我一下子就被哈密的美景和美味吸引了,真想早点到哈密去看看,品尝香甜的哈密瓜和地道的牛羊肉。”12月17日,在郑州地铁5号线的“哈密号”专列上,一位男青年向河南法治报记者道出了心声。
自2022年起,河南创新援疆宣传工作,利用郑州地铁客流量大、影响面宽的有利条件,积极培育地铁宣传影响力,并把宣传新疆农副产品、文化旅游等内容的列车命名为“哈密号”专列,通过包车图片、地铁电视、语音广播等站内宣传,重点从哈密文化旅游产业、农副特产品、重点产业招商引资三大方面,全方位展示哈密特色资源,推介“丝路名城、甜美哈密”品牌形象,同时,通过乘客采购哈密产品回馈主题地铁卡的方式增强宣传的互动性。两地领导对“哈密号”带来的明显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截至目前,郑州地铁已在7条地铁线上开通17列“哈密号”专列,在绿城广场、紫荆山、二七广场、郑州东站等站内开辟了宣传通道,以“豫疆一心 大美哈密”为主题,宣传内容也扩大到新疆哈密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美食、农特产品、招商引资等内容,一座座宣传哈密的“桥梁”在郑州越建越长,越搭越广。
“哈密号”是河南创新文化旅游援疆的一个典范。为让更多公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哈密魅力,河南充分发挥人口大省、文化旅游大省的优势,积极创新文化旅游援疆模式,全力实施文旅智力支援、旅游宣传推介、文旅产业发展等重点工程,培育的地铁“哈密号”、公交“哈密号”、专列“豫疆号”等品牌活动,每天让上百万群众了解哈密、感知哈密、向往哈密,推动了豫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丰硕成果。
最美是哈密 陶醉河南人
如果可以做个比喻的话,文旅援疆就像在沙漠中引入甘泉,源远流长,浸润人心,塑造一片片文明的新绿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河南坚持规划引领,通过制订和实施《河南省文化援疆实施方案》,谋划实施文化研究、文化开发、文化宣传等9项行动,指导哈密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伊州区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
强化智力支撑,精心拓展文化旅游市场。加强哈密魅力人文和大美风光宣传推介,开展“哈密文化旅游进中原”“新疆缩影·甜蜜哈密”等大型推介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引客入疆,开展“河南人游哈密”等专题活动,开行旅游援疆专列、专厢、包机。订单式选派270余名文化旅游人才开展“组团式”援疆,为当地培训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5400余人次。推动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在哈密设立产学研基地,支持哈密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旅游管理专业。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特色旅游产品,着力补齐哈密旅游短板。河南帮助哈密打造大海道、伊吾胡杨林旅游核心景区和精品线路,改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全域旅游条件,开发东天山滑雪、鸣沙山滑沙、高家湖等旅游新产品,带动各族群众快速致富。推动河南云台山景区与哈密伊吾胡杨林景区等一对一结对共建,深化河南旅游企业与哈密景区、旅行社、演艺团体、酒店、农家乐的合作,推动哈密旅游业加快发展。
播中原文化 筑民族同心
从中原大地到西北边陲,从巍峨嵩山到大美天山,对口援疆跨千山、越万水,随着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一座座友谊之桥、心灵之桥、文化之桥在豫新两地搭建,更是把豫新两地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为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加强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筑牢民族团结、实现新疆长治久安贡献河南力量。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河南持续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精心打造华夏文明探源、千里黄河研习、红色基因传承等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新疆游客到河南旅游。开展“百名民族团结模范游河南”“中原文化天山行”等活动,促进两地各族群众大众化、生活化、常态化交流互动。
许昌市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队到哈密市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向哈密市图书馆捐赠许昌三国文化、地方志史等地域特色图书,增进两地文化交流。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到哈密市图书馆开展赠书活动,针对学生和家长开展阅读指导。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哈密市的阅读资源,也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小手拉大手 豫疆一起走
从古丝绸之路至今,河南与哈密的情谊已绵延2000多年,千千万万的援疆故事跨越时代,仍在不断上演。11月27日,由河南省妇联与哈密市妇联联合举办、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承办的“小手拉大手,一起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卡子湖村小学启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互动形式,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2023年以来,河南援疆指挥部积极部署并组织120余名师生参与“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红色足迹”等主题的豫哈青少年夏令营和体育活动交流活动。团哈密市委组织350名各族青少年参与“豫哈青少年夏令营”疆内行活动,通过人文交流、观摩参观、文化寻访、实践体验等方式,深化各族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进豫疆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大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去年和今年暑期,哈密市教育局组织的4批“手拉手”活动共有近300名师生参加,在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地开展研学旅行,举行“师生紧相拥 豫哈一家亲”联谊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也加深了他们对祖国各地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强社会治理 谋民生福祉
11月23日,一场大雪将哈密装扮得银装素裹。在哈密市皇后天街美食街,河南援建哈密以来的持续帮扶点位伊州区柳树沟乡举办的“万只山羊下天山”系列活动如期举行。
现场,雪花如同精灵般在空中飘飞,白色的帐篷像童话般梦幻,牧民们和着动感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现场气氛热闹祥和。一名保安大叔随着音乐一通热舞,引得现场群众一片喝彩。河南援疆干部在帮助哈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十分注重加强社会治理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在哈密市,河南援疆干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社会服务,帮助当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例如,河南援疆干部在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走访群众,通过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居民解决纠纷、心理问题和生活困难,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年夏季以来,河南省家庭教育学会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委党校、县人民医院、县公安局等单位组织了12场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题讲座,引导更多家庭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家庭氛围和谐融洽,推动优良家风家教传承弘扬。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新疆哈密的壮美,让人们感受到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取得的重大成果,感受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疆实践的崭新气象。未来,河南将持续不断创新援疆模式,推进改革豫疆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为新疆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贡献更多的河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