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伊吾县不断加强政策引导,紧扣“三个抓手”、推进“三项举措”,优化公共服务管理,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有效推动“三项计划”落实,不断拓展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
11月20日,伊吾县文化馆举办木卡姆艺术培训班。此次培训为期7天,旨在传承非遗文化,加强木卡姆艺术传承人队伍建设,为木卡姆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推动伊吾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县60余名木卡姆艺术传承人和木卡姆爱好者参加培训。米合尔阿依摄
紧扣“三个抓手”,推动各族群众流动融居
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伊吾县积极以产业发展“聚集人”,招引疆内外企业400余家落地,吸引4万余人来伊务工就业创业。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和制度保障,不断创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模式,让流动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能融入、有发展”,形成各民族在生活上相互帮助、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生动局面。
深入推进对口援疆工作。大力推进郑州工业技师学院分校区建设,实现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县域学校全覆盖与河南中小学开展结对共建,全县3133名学生与国内其他省份学生“手拉手”结对子、两地家长“心连心”交朋友,和河南周口市文正学校、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书信手拉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在润物细无声中。
常态推进群众性交流活动。一年来,伊吾县积极“引进来、走出去”,邀请河南南乐县等兄弟县市和洛阳理工学院暑期调研及“石榴籽”志愿服务实践团等走进伊吾,共同签署了《新疆伊吾县与河南省南乐县民族工作友好协作协议》等框架协议,组织考察团赴南疆、河南等多地考察学习,实地了解和借鉴兄弟县市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组织辖区内企业赴甘肃、河南开办招聘会,推动双方在产业协同、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长时期的交流合作,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三大举措”,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
促进“大融居”。伊吾县以人为核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布局、因地制宜规划建设7个农村社区、4个城镇社区,城镇化率达70%以上,实现水电路讯邮等基础设施县域内全覆盖。各族居民群众同村庄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小区共楼栋互嵌式相邻和谐共居,从空间上拉近各民族距离。
运用“大数据”。伊吾县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建成“智慧伊吾”“云效劳”等线上服务平台,探索出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的社会治理新路径,依托互联网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载体,实现流动人口精准管理、暖心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进民族事务与社会治理“多网融合”。
强化“大服务”。秉持“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服务理念,紧盯社区“一老一小”人群,找准群众实际需求,延伸拓展服务内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整合“邻里资源”、打造“邻里驿站”、细化“邻里服务”、强化“邻里文化”,逐步营造“邻里互信、邻里互帮、邻里同乐、邻里共治、邻里团结”的基层治理良好氛围,不断拉近邻里距离,架起社区与居民间的精神桥梁,让各族群众在互嵌式社区环境中“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