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中共哈密市委员会宣传部、哈密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第五届“豫哈少年 祖国行”夏令营正式启程!两地青少年将开展8天深度互访:从哈密草原文化到河南《唐宫夜宴》,从地质科考到少林武术,以沉浸体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通过同吃同住同学同游,实现文化润疆与民族交融的双向奔赴,让黄河天山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上午:
十三师军垦博物馆参观、十三师地窝子博物馆
红星军垦博物馆是了解中国边疆屯垦戍边历史的重要窗口。其核心亮点在于生动展现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他们在戈壁荒原上创造的人间奇迹。
地窝子是第一代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印记,也是兵团人最早的家。
1949年,解放兰州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四十七团进军新疆驻守哈密火石泉,火石泉是哈密出了名的重盐碱滩。
为解决部队供给问题,不给当地老百姓增加负担,四十七团的战士们战天斗地,在缺乏建筑材料的情况下,挖土坑作为房子主体,再用红柳、芦苇和黄泥做屋顶,用双手造出自己的营房。没有粮食就自己拓荒耕种,他们修渠引水、开荒治碱,引来天山雪水开垦出万亩良田,让绿洲在戈壁、沙漠里延伸。
地窝子是兵团人居住历史的记录,也是兵团人艰苦创业的历史丰碑,被誉为“中国最有骨气的房子”。
下午:哈密博物馆和木卡姆传承中心
哈密博物馆是了解哈密地区历史文化与自然风貌的重要窗口,是探索哈密地区数千年历史文化、丝路遗韵、多民族风情以及独特自然地理的绝佳场所。精美服饰、反映丝路交流的文物以及“瓜乡”特色展品是其核心亮点。作为丝绸之路北新道咽喉,展出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文物,如丝织品(可能包括精美的服饰残片)、钱币、生活用具等,其中个别展品在四千年前都与中原有着不可磨灭的缘分。
开营仪式彩排
参观完博物馆,河南的孩子们来到了左公枊大舞台彩排,武术、豫剧、朗诵、舞蹈等精彩节目,令人目不暇接。而哈密的小朋友带来的民族舞蹈、歌曲、变脸等节目,也为开营仪式拉满了氛围感。
当河南与哈密的师生携手并肩、同心同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地文化的交融碰撞,更是‘文化润疆’战略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的团结之花。这一刻,让我们为这份深厚的情谊与共同的成长由衷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