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疆网
带着组织的殷殷嘱托,怀揣支援边疆、建设边疆的梦想,我踏上了前往新疆哈密的征程。和另外两位教授一起,我来到了哈密市伊州区委党校,成为这所刚刚组建的新党校的一员。党校的老师们对我们都很照顾,让我们深为感动。充实的生活总是过得很快,转眼赛程已经过半,这段时间我思考了很多,感受也很多,化作三首小诗作为总结。
《援疆颂》
赤日天边挂,白山近在前。
杨柳戏飞鸟,流岚鱼水间。
千里赴昆莫,青春献玉关。
遥思边卒泪,我心向轩辕。
援疆岁月是“人生最美的风景”,既是个人成长的磨砺,也是对信仰与责任的重新定义。一代代援疆人用青春、用热血浇灌着这片土地。这里有“赤日悬于天边,雪山(天山)近在眼前”的壮美图画,也有“风中摇曳的杨柳与飞鸟嬉戏,流云如轻纱飘荡在水天之间的旖旎美景”。美如诗卷的背后是无数援疆人用青春书写的赤诚,他们可能来自江南水乡、也可能来自中原腹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跨越千里来到昆莫(哈密的古称),将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了祖国西垂的这片热土。
“遥思边卒泪,我心向轩辕”。新一代援疆人与古代的戍边人已大不相同,我们不再是持戈守卫的士卒,而是带着知识、带着技术的深情建设者。不同的是具体的任务,相同的是以热血应答时代的召唤,是一代戍边人凝望历史烽烟时坚定的眼神,是“我以我心向轩辕”的铮铮誓言。
《左公颂》 抬棺征万里,浩气贯天山。 铁马踏沙疾,金戈扫虏还。 植柳三千里,春风度玉关。 功成固疆域,肝胆照尘寰。 今看援疆者,壮志继先贤。 瀚海筑新城,雪域开良田。 科技兴边贸,丝路焕新颜。 千秋左公柳,绿洲迎碧天。 历史的回响从未远离,当目光掠过绵延数千里的绿色长廊,便不能不想起那位“抬棺征万里,浩气贯天山”的左文襄公。他金戈铁马踏碎沙海,植柳三千里引来春风度玉关,以“肝胆照尘寰”的担当奠定西陲疆域。而今,援疆者的壮志正与先贤隔世相和:“瀚海筑新城,雪域开良田”是当代人书写的奇迹,“科技兴边贸,丝路焕新颜”是新时代的边塞诗篇。 昔日左公手植的杨柳早已参天,而今更有一代代人接续耕耘,让绿洲不断延伸,与碧空相连。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更是一种文明的延续——从戍边固疆到兴疆富民,不变的是一腔报国的赤子之心。 《中华颂》 鸿蒙启华夏,薪火五千长。 砺岳黄河怒,擎天泰岳刚。 近代硝烟恸,百年霜雪沧。 星火燎原起,雄鸡震宇昂。 破封锁国固,革故鼎新章。 蛟龙潜渊壑,嫦娥探月乡。 穹桥连海屿,丝路贯洲洋。 魑魅惊环伺,从容自颉颃。 洪炉淬英魄,浩气铸锋芒。 今看东方屹,乾坤正未央! 我们生活在伟大的时代,我们拥有伟大的祖国。援疆事业的意义,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鸿蒙启华夏,薪火五千长”——我们的文明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近代百年霜雪虽曾使人扼腕,但“星火燎原起,雄鸡震宇昂”的复兴之路不可阻挡。从打破封锁到改革开放,从“蛟龙潜渊”到“嫦娥探月”,从“穹桥连海屿”到“丝路贯洲洋”,今日之中国正以从容姿态应对风云变幻。援疆行动正是这宏大叙事中熠熠生辉的章节:它在雪域荒漠中践行着“洪炉淬英魄,浩气铸锋芒”的民族精神,彰显着“乾坤正未央”的盛世气象。当个体选择与国家命运相交融,当地域发展与民族复兴相契合,便奏响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乐章。 河南援疆干部 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