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疆网
2024年9月,马东钊响应国家援疆号召,怀揣着服务边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初心,跨越千里从河南来到巴里坤县第一中学,开启了援疆支教工作,用专业与热忱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9月2日,记者走进巴里坤县一中,在马东钊老师的办公室内看到他正专注地翻阅教材,在备课笔记上标注重点,为新学期的课堂教学做着准备。
马东钊拥有多年教学经验,此次支教期间,他承担初中历史科教学任务,并通过听课评课、教研分享等方式,与当地教师开展教学交流,助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用实际行动架起豫疆两地教育沟通的桥梁。
巴里坤县一中教师齐花说:“在我平时上公开课及平时打磨课的时候,马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帮助我来理清课堂的思路及整个教学工作,如何去打造课堂,在课堂中把知识如何应用并且传授给学生。在教研组活动中,马老师跟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平时的合作也是非常和谐。”
马东钊承担八年级劳动教育和七年级(5)班历史教学任务。开学第一课,他在黑板上写下法国作家加缪的名言——“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身边,做我的朋友”,用平等的交流姿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面对学生学习基础有差异、学习习惯待引导的情况,马东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情境教学还原历史场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分层教学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他还坚持每周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与同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在他的努力下,所带班级历史成绩大幅提升——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较上学期期中考试提高19分。
八年级(五)班学生张逸馨说:“我的历史课成绩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好,直到去年,我遇到了马老师,他带来了适合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以新的理念让我在历史课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今年我取得了85分的成绩,我非常感激马老师。”
八年级(五)班学生叶尔萨那说:“马老师开始教我们后,我慢慢对历史这一学科有了兴趣,马老师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他踏实负责任。经历了两个学期的学习,在七年级下册,我的历史成绩成功提升到了82分,这对于之前的我来说,已经算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除了深耕课堂,马东钊更主动扛起“传帮带”责任,全力推动学校教研发展。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原地区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模式和备考经验,通过共同备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指导等方式,为当地教师答疑解惑。在马东钊的指导下,教师蔡海燕在哈密市历史教学公开课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他还帮助史地教研组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推动教研活动常态化、规范化。
巴里坤县一中史地教研组组长蔡海燕说:“马老师到我们县一中已经有一年多了,他在我们历史教研组,给我们带来了中原历史课的先进理念以及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例展,让我们的历史教研组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也让我们领略了中原优秀教师的魅力。”
从河南到新疆巴里坤,马东钊用脚步丈量教育初心,用行动架起教育沟通的桥梁。他表示,将继续以热忱与坚守,在边疆教育沃土上书写更多育人故事。
马东钊说:“接下来的日子,我最想做的还是把课教扎实,多花时间给基础弱的孩子‘开小灶’,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进度,不仅学好知识,更能打开眼界。另外,学校的‘传帮带’我得抓实,每周跟结对的本地老师一起磨课,把自己积累的教学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我还想多牵牵线,比如组织咱们学校的孩子和内地的学生搞‘手拉手’书信活动,让他们互相分享生活、交流文化,慢慢增进情谊。现在我已经把巴里坤当成第二故乡了,就想一直在这里,为孩子们、为这里的教育多尽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