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疆网
“每次看到各族群众跟着我们练起太极拳,脸上露出笑容时,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河南柔性援疆武术教师程甲齐与同事袁诗漫,自赴哈密开展为期六个月柔性援疆工作以来,带着中原武术的深厚底蕴,在天山脚下以武术为媒,推动豫哈两地 “交流交往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着 “文化润疆” 的动人篇章。
社区里的 “武术课堂”:架起民心相通桥
他们走进前进西路社区、八一路社区、新民社区、北环路社区等,开设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公益课程十余场,累计惠及各族群众 1000 余人次。这些课程成为各族群众 “交流交往交融” 的重要平台,大家在一招一式的学习中增进了解、拉近距离。
针对不同年龄层居民需求优化教学内容,从基础动作要领教起。年近七旬的维吾尔族大爷感慨道:“以前只是跟着手机上的视频练习,动作特别不规范,现在有河南的专业老师面对面指导教学,纠正了之前练习中的很多错误,对我们帮助很大,也让我们切实体会到了中原武术的魅力。” 而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让各族群众在文化的共鸣中凝聚力量。
机关中的 “健康密码”:注入干事新活力
“久坐办公室的人,试试这个‘两手托天理三焦’,能有效缓解颈椎疲劳。” 在哈密市某机关单位活动室里,袁诗漫带领干部职工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
教学结合机关工作特点,将武术运动与健康办公理念融合。学员们在练习中相互交流心得、切磋动作,形成了良好的 “交流交往交融” 氛围。大家反馈练习后精力充沛,专注力提升,工作效率显著增强。武术文化的引入,不仅为机关注入朝气,更成为连接中原与边疆的文化纽带,在干部群体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覆盖干部 200 余人。
校园里的 “功夫少年”:播下传承种子
“少林拳出拳要快如闪电,大家跟着我喊‘哈!’” 程甲齐在哈密小学操场上带领学生练习基本功。他们深入多所小学,将少林拳、太极拳融入体育教学,创新方法寓教于乐:讲述少林武术历史源流与侠义精神,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掌握太极平衡与发力,领悟哲理。
校园是 “交流交往交融” 的重要阵地,武术课程让各族学生在共同学习中结下深厚友谊。同时,课程锤炼了学生体魄,磨砺了意志品质,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了年轻力量。许多学生立志成为 “小小文化传播者”,为豫哈文化长远交流培育了后备力量。
协会间的 “技艺切磋”:助推竞技提升
“这个太极剑转身动作,重心要再压低些。” 程甲齐在哈密市太极拳协会训练馆指导队员。他们积极对接哈密市武术协会、太极拳协会,定期开展专业交流与培训,系统传授少林拳、太极拳理论精髓与技法要领,指导赛事活动组织,辅导会员提升技艺。这种专业层面的互动,是 “交流交往交融” 的深化体现。
在他们助力下,哈密市太极拳协会在 “2025 年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公开赛” 中荣获 24 式太极拳集体优胜奖、32 式太极剑集体优秀奖;哈密市武术协会在 “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二届‘兵地融合杯’U 系列武术套路、武术散打邀请赛” 中荣获 15 金、9 银、14 铜;在 2025 年自治区青少年武术散打、套路锦标赛哈密市选拔赛中荣获 8 金 3 银。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彰显了 “交流交往交融” 的成果,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添了动力。
从社区到机关,从学校到协会,程甲齐和袁诗漫用武术搭建起豫哈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河南倾情援疆、哈密主动融入,两地在 “交流交往交融” 中携手共绘中华民族共同体壮美画卷的精彩缩影。正如程甲齐所说:“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武术招式,更是中原与边疆人民心手相牵的深情,我们将继续以武术为载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河南日报农村版援疆记者 陈炫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