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疆网
第四天的行程孩子们沉浸在了历史文化当中,学习到了很多不一样的知识,也更加期待之后的旅程。
清晨的一拖车间,机械臂正随着流水线的节奏轻轻“呼吸”。先进的智能生产线像一台精密的钟表,每一秒都在改写“中国制造”的速度。讲解员带领着孩子们学习着生产线上的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和问答的形式,为孩子们开拓视野,埋下科学的种子。孩子们认真倾听着讲解,仔细的观察着制造过程,时不时传来一声惊叹,眼中是对高科技的热爱。虽然不可以拍照,但是孩子们依然听的认真,有些孩子还用笔记录下了感兴趣的知识。
而在午餐时间,我们为八位小朋友带来了独特的生日祝福,全场的孩子们唱响生日歌,动感的音乐伴随着掌声,让寿星们感受到这个大集体的温暖。
午后,我们来到了第三站,八大古都之一的开封。古城墙像一条青灰色的巨龙盘在城市中央,孩子们爬上城墙,好奇的打量。看着城摞城遗址孩子们愈发的兴奋,都在寻找着过去的痕迹,观看了《微梦大梁门》后,孩子们对于开封的历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又一次走进了历史的遗迹当中。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后,夜晚举行了互送礼物的活动,还有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舞蹈表演和武术表演。来自兵地和河南的孩子们拿着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有的是一把扇子,有的是一顶民族特色的帽子,孩子们彼此交换,是豫哈两地彼此交流交融的深刻体现。
一边是工业的锐度,一边是历史的厚度,对孩子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学习新知识的机会,经过五天的行程,夏令营即将接近尾声,相信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我们明天再见。
营员感悟
参观一拖生产车间我心潮澎湃。那是中国工业,崛起的象征,看着那饱经风霜的车身,仿佛看到了先辈们辛苦劳作的身影,他见证了时代的变革,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这小小的拖拉机激励着我要努力学习,传承,自力更生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在古马道上漫步,我收获颇丰,两旁古旧的建筑,这里宁静又充满历史的韵味,让我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它像一本无言的书。如今,这古马道成为景点,让我懂得珍惜当下安稳的生活,对先辈的智慧与坚韧不拔的敬意。
—— 泽普县良种场中心小学
乃非赛•图尔荪江
今天我们来到了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工业历史的回望,更让我对“中国制造”的精神内核有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拖的制造车间里,斑驳的机床、泛黄的生产图纸,无声诉说着上世纪50年代“万人建一拖”的热血岁月。从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驶下生产线,到如今智能农机远销海外,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串联起中国农机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轨迹。当看到老一辈工人手写的“质量保证书”时,字里行间的严谨与担当让人动容——那是属于那个年代的“工匠精神”。
在现代化生产车间,智能机械臂精准作业,5G技术实时监控生产全流程,曾经的“钢铁巨人”如今充满了“科技范儿”。讲解员介绍,东方红系列产品已从单一拖拉机拓展到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化率达90%以上。这种“敢啃硬骨头”的创新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业不断突破的密码。
离开时忽然懂得,这里的"智创"从来不是对历史的割裂,当"自力更生"的精神遇上"万物互联"的时代,那些曾经推动土地变革的力量,正在以更年轻的姿态,继续耕耘着属于中国的创新田野。这或许就是东方红最动人的新生:让工业的基因在创新的土壤里,永远保持拔节生长的力量。在今后的日子里当以行动传承这份创新精神。课堂上要深耕知识,像老工程师钻研图纸般吃透数理原理,在实验课上多问“为什么”,让好奇心成为探索的引擎,会更加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勇于创新,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英吾斯塘乡中学
帕提玛·阿卜力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