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援疆网
7月30日12时30分左右
驰援河南的
新疆蓝天救援队
7名队员圆满完成救援任务
安全返回乌鲁木齐
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
守候多时的队友
为他们送上鲜花和掌声
7月30日,驰援河南的新疆蓝天救援队安全返回乌鲁木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孙芳婷摄
7月22日
在新疆红石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
驰援河南的新疆蓝天救援队队员
携带急救箱、绳索、强光手电筒等设备
奔赴郑州
7月22日,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新疆蓝天救援队首批队员即将乘机驰援郑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周鹏摄
救援期间,队员们昼夜奋战,转移当地受困群众、协助搬运救援物资、开展消杀工作。新疆蓝天救援队赴河南救援小组负责人徐颖说:“这次主要是在郑州市和卫辉市进行救援工作,我们在重点灾区转移群众289人,灾情排查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装卸救灾物资1.9万余件,搬运生活物资50多吨,圆满完成驰援河南的任务,现在也将队友们安全带回家了。”
7月30日,驰援河南的新疆蓝天救援队安全返回乌鲁木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孙芳婷摄
“大家相互鼓励,遇到困难,队员也会冲在前。”徐颖表示,虽然已经离开河南,但在救援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温暖和爱,大家互不相识,但合作非常默契,特别感动。
新疆蓝天救援队队员张兴民:“双向奔赴的爱让人感动”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兴民热泪盈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孙芳婷摄
如果问赴河南救援路上最感动的是什么?张兴民说,那一定是当地老百姓煮的鸡蛋、蒸的馒头,和不舍的拥抱。
今年46岁的张兴民2020年加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蓝天救援队。作为新入队的队员,能参加这次驰援河南救援行动,张兴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我老家就是河南的,现在老家还有一些亲戚在。”张兴民说,7月23日抵达郑州市后,看着等待被救援的老乡们,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也许是对河南有着更深的感情,张兴民在这次救援行动中,表现十分突出。
“叔,您别走了,我背您。”“你们休息休息,我去把救援艇拉过来。”“大家注意安全转移,不要着急……”
能吃苦、善沟通的张兴民,不仅让新疆蓝天救援队赴河南救援小组负责人徐颖刮目相看,更是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
救援任务重,张兴民和其他队员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左右,但只要看到被救群众期盼的眼神,张兴民就会“满血复活”。
“那种焦急、期盼的眼神,不在现场是感受不到的。”张兴民说。
在回程中,不少居民都前来送行。
“这是我早上煮的鸡蛋,一定拿着。”“没有你们,我们怎么会这么快恢复正常生活,我只会蒸馒头,多拿两个吧。”
一路上,张兴民和队员们的怀里被塞满了当地群众的“感谢”。“我们救援不图回报,这样双向奔赴的爱,真的让人一生难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