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原戏曲的梆子腔与天山脚下的民族歌舞相遇,当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融入哈密绿洲的文化沃土,一场跨越三千公里的文化接力正书写民族团结的崭新篇章。近年来,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积极响应“文化润疆”工作号召,选派优秀戏曲教师奔赴新疆哈密,以社区为阵地、以艺术为桥梁,在促进豫哈文化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足迹。
扎根社区沃土,搭建文化传承“主课堂”
为让文化润疆工作真正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精准对接哈密市社区文化需求,将课堂搬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面向退休职工、家庭主妇、社区文艺骨干等群体开展常态化教学。作为该校选派的骨干教师之一,郭博文在援疆期间,创新教学模式——把河南戏曲“唱念做打”的基本功法与新疆地域文化有机融合,为百灵豫剧团、戏友一家亲志愿者团队等本土文艺团体量身定制课程体系,从身段规范到唱腔韵味层层递进;为俏伊州艺术团注入戏曲水袖、台步等元素,丰富舞蹈的文化表达张力。
自今年4月开展教学以来,各项课程成效显著:俏伊州艺术团完成31场次系统学习,百灵豫剧团开展26场专项教学,戏友一家亲志愿者团队累计参与27场次培训。这些扎根社区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边疆基层落地生根,豫韵清音与丝路风情的碰撞,让文化认同的种子在群众心中悄然萌发。
创新艺术实践,打造文化交融“新载体”
在推动文化润疆工作中,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注重以经典作品唤醒文化共鸣,以创新创作展现融合魅力,让艺术之花在哈密大地绚丽绽放。
经典焕新声,共谱文化共鸣曲。学院通过指导戏友一家亲志愿者团队排演豫剧经典《破洪州》选段“九离边关战马狂”,郭博文既担任导演把控整体风格,又亲自饰演“马童”一角,以精湛的武戏功底展现戏曲艺术的刚劲与灵动。6月以来,该选段先后在阿勒屯古街、时代广场及“七一晚会”等场合演出3场,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既是对传统戏曲魅力的肯定,更是豫哈文化深度交融的生动见证。
创新融地域,共舞文化和鸣章。学院助力俏伊州艺术团创作原创戏曲舞蹈《戏韵》,作品萃取豫剧水袖的飘逸柔美,融入哈密民间舞蹈的热情灵动,既保留戏曲“唱、做、念、舞”的精髓,又彰显边疆文化的独特韵味。6月,团队携《戏韵》走进阿勒屯古街、五堡乡等地演出3场,让农牧民群众近距离感受“中华戏曲+边疆文化”的融合之美,切实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
凝聚同心力量,筑牢民族团结“奠基石”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将文化润疆工作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通过艺术教学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学中,郭博文与学员们一同揣摩戏曲典故、分享生活故事,在一字一腔的打磨、一招一式的配合中,共同深化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理解。有学员感慨:“学戏曲让我读懂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跳《戏韵》让我看到了河南与新疆文化融合的奇妙之处!”
如今,哈密社区的戏曲角、舞蹈队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微型阵地”。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输送更多文艺骨干教师,与当地文艺工作者携手探索“豫哈文化融合”的新路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凝聚人心、增进认同的精神纽带,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艺术力量。
河南日报农村版援疆记者 陈炫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