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河南省濮阳市第七中学教师季海燕跨越千里,来到新疆伊吾县中学,开启了二次援疆的教育生涯。这位曾六年前参与中原名师哈密送教活动的教师,以“文化润疆”为己任,将美术课堂变为民族团结的纽带,用爱与智慧点亮新疆学子的梦想。
六年前,季海燕在随中原名师团队赴哈密送教的时候,雪山下的课堂,孩子们澄澈的目光,以及当地教师如燃灯般的默默坚守深深触动了她。
“一定要再来!”她在心中暗自立誓。六年后,当中组部发布第十一批援疆号召时,她第一时间提交申请,毅然踏上这片土地。“我的课堂,应当在天山脚下绽放光彩。”季海燕常说。
初到伊吾县,季海燕发现部分学生因缺乏目标而迷茫。她选择以美术为切入点,在伊吾县中学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通过整理画具、布置展厅等实践任务,学生们在动手参与中重燃学习热情。
季海燕的一名学生古丽(化名)这些年的变化尤为显著:从最初自我封闭到主动探索色彩搭配,最终在画布上绽放创意。“看到她眼里重新有了光,我知道自己来对了。”季海燕动情地说。
为激发学生兴趣,季海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推出“游戏化+项目式”课堂。她巧妙地将各种趣味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同时紧密结合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精心设计教学主题,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尽情领略美术艺术的独特魅力。
不仅如此,她还积极倡导并推动跨文化的融合创作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剪纸、青花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新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巧妙融合,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刻感受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所产生的美妙意境。
“这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季海燕告诉记者。
援疆期间,季海燕积极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她牵头制定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精准对接学生升学需求;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建立“师徒结对”机制,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教育帮扶需要久久为功。”季海燕表示,未来将继续挖掘伊吾县非遗资源,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并完善美术特长生升学通道,推动教育帮扶长效化。
从黄河之滨到天山脚下,季海燕用一支画笔书写援疆情怀。她的故事,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扎根边疆、以文化人、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
大河网援疆记者 李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