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成效的喜悦
当我得知所带班级的语文平均成绩提高了4分多时,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提升,更是我援疆支教工作的一个小小里程碑。作为一名援疆支教老师,我深知这份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我一个学期的辛勤付出!
教学挑战与突破
初到十三师新星市第一中学,我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是班级学生课堂上无序的行为表现,这让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尽管我努力学习和适应,但管理的无效仍然让我感到力不从心。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班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耐心,这让我感到困惑和迷茫。
在最初的两个月里,我常常问自己: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爱上学习?如何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提高成绩?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为此,我不断与各位援疆的战友和年级组的老师进行交流,也曾经与学校的一些领导探讨过班级的情况。在与大家的交流探讨中,我明白援疆支教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不断尝试与调整
面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我意识到不能简单地照搬自己之前的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
在阅读课文方面,我采取了多种形式,包括范读、领读、听读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挑选学生读、学生齐读等。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和理解力。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进行范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然后让学生跟读,逐步掌握文章的节奏和语调;最后挑选学生朗读,我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有了一些提高。
在授课方面,我采用讲授法、PPT课件辅助法、音视频教学片段与讲授结合法等多种授课方式。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我利用PPT课件展示诗词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在讲解现代文时,我播放相关的音视频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氛围。这些多元化的授课方式不仅提高了班里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慢慢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
在作文教学方面,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让他们写生活记录,并进行面对面讲解和批阅。对于其他学生,我则自己写作文,让他们抄写和背诵。这不仅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激发了班级里一些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刘子悦、迪丽努尔同学多次把自己写的生活记录交给我批阅;穆佳明同先抄写我写的作文,后来主动尝试写作,连续交了三篇作文,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适时表扬与激励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语文学科成绩突出的同学我购买奖品给予鼓励。这种激励措施提高了班级里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日常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每天的语文作业上交情况及评阅结果我都发在家长群里,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和努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快乐。后来经常有学生找我说自己今天的作业写的很认真让我给批上“良好”或“优秀”。
家校沟通聚合力
作为援疆支教的教师,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我积极利用家长到校听课的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优势和潜力。我还通过家长会、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通过这些沟通,我逐渐赢得了一些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只是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于是,我就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教育计划,让家长能够更好地指导孩子的学习。例如,伊达耶图拉同学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学习不专心,我就建议家长和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家长按时间表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家长的有效监督让伊达耶图拉同学的学习习惯有了较大的改善。
初心不变向未来
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深感援疆支教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但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感动。我要感谢年级长毛淑之老师、班主任范国强老师以及年级组、语文组的各位老师,他们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范国强老师为维护班级稳定与课堂秩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班级学科成绩的进步范老师功不可没。我也要感谢学校的各位领导,他们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从数字上来说4分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足以让我感受到班级孩子们的成长。在我给孩子们颁奖的过程中伊力米丁同学说“老师,我争取本学期期末考到70分”。孩子们的承诺让我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让我感知到援疆支教的责任。我深知,教育需要不断努力和付出。新的学期,我将继续立足实际,用心育人,做有温度的老师,为十三师新星市的教育事业持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十三师新星市第一中学援疆教师翟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