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雪后初霁。在哈密市第十六中学(哈密市豫哈第二实验学校)“红苗育人阵地”,来自南阳市的援疆教师邓庭正在给八年级的学生讲解“红船精神”。他讲到,红船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了解学习“红船精神”,让它扎根心中,更要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并化作学习的动力。邓老师讲得用心、学生们听得投入。
刚刚和同学一起在学校朗读亭朗诵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等红色经典的八班级(2)班学生布麦尔耶木·图尔逊阿西木说:“我经常会利用课间时间来这里看看,通过浏览这些图文并茂的历史文化,让我对红色精神有了更广泛的了解、更深层次的认知,更加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激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
为了让广大师生身临其境体验“红色文化”,学校还特别引进了AR设备,学生们戴上AR眼镜“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七年级(3)班的布尼亚蒙·玉素甫同学说:“这种体验真是太好了,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红色历史场景中,让历史事件变得更加直观易懂、栩栩如生。我和同学们都喜欢!”
在阅览架上有很多本连环画,其中《罗少伟》是同学们翻阅最多的,它全面介绍了革命先烈罗少伟的成长历程和英雄事迹。援疆教师王倩告诉河南援疆报道组记者,孩子们的感受是非常深的,罗少伟的精神鼓舞着他们,纷纷表示要坚定学习信心、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红色力量,将红色文化变成鼓励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哈密市第十六中学(哈密市豫哈第二实验学校)是河南省教育援疆重点工程,也是河南援建的第二所“豫哈品牌”学校,2021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建设有图书室、实验室、舞蹈室、音乐室、仪器室、微机室等多功能教室和设备,满足多维度教学需求。室外场地规划整齐,配套设施齐全,绿化、美化场地充裕,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学校规划了4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30个,初中15个,可满足两千多名适龄学生学习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的问题。哈密市、区两级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长远发展,从各中小学抽调名师、骨干教师配强师资力量,保证教育质量,打造新型名校、示范校。
援疆副校长邹增勤向河南援疆报道组记者介绍说,哈密市第十六中学(哈密市豫哈第二实验学校)是由南阳市教师团队以“组团式”教育援疆新模式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把河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在办学理念确立、校园文化提升、特色社团建设、红色基因传承等方面建言献策,亲力亲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全面发展。
邹增勤向河南援疆报道组记者介绍“红苗”思政阵地的展示墙
“红苗”的茁壮成长离不开优秀教师的精心呵护和专业技能。为了提高学校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南阳援疆教师团队筹划实施了“课堂示范引领”活动。援疆教师团队从确定课题,研读、带领《课标》,到相互切磋,共同磨课,最后到课堂展示,每一步都全力以赴,让教师们受益匪浅,获得全校乃至全区教师的高度评价。
学校党总支书记王靖雯说,作为一所"红色育人"学校,在河南援疆部门、哈密市委市政府、伊州区委区政府及两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学校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信仰力量作为使命担当,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通过开展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的熏陶,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河南援疆教师团队的全力推动下,学校建成了“红色育苗基地”,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援疆教师团队还专门成立了红色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组织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深入社区、农村、福利院等场所,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文艺表演、关爱革命老战士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育人功能。
布麦尔耶木·图尔逊阿西木和同学在朗读亭诵读
校园内的朗读亭、留声墙是河南省教育援疆项目中的配套设施,也是学生最喜欢红色教育载体。南阳援疆团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工作特点,进行了分工:洪哲老师充分利用朗读亭,教学生朗读伟人诗词经典著作;宋学军老师利用充分留声墙展示每个学生的精彩朗读;邹增勤利用AR党建技术,让师生随时进入到“中国名人馆”“著名革命圣地”等场景,系统的领略红色文化,在愉悦中受到熏陶……连续两个国家公祭日当日,学校以“校园里的‘红色声音’”为主题,组织学生通过朗读亭,诵读红色课文,讲述红色故事,回忆峥嵘岁月,展望未来宏景;老师们则通过“留声墙”的方式开展了红色经典诵读竞赛活动,中小学近百位老师踊跃参加。朗读亭、留声墙已成为豫哈第二实验学校校园红色教育中的“亮眼工程”。
援疆教师团队还注重借助传统节日开展与学校师生的交流交往交融,增进文化认同。今年冬至这天,学校党总支书记王静雯就带领全体领导班子和包联的学生们与援疆老师一起包福饺、度冬至。援疆老师向师生们讲起了医圣张仲景与饺子的渊源以及冬至的来历,促进了民族团结,彰显中华民族一家亲。八年级(2)班学生法如克•阿卜力提普说:“冬至日里我不仅吃上了香喷喷的饺子,还学会了包饺子,更让我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给我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哈密市豫哈第二实验学校在建校之初,始终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学校注重将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巧妙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延伸开展多形式思政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和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豫哈品牌学校,哈密市豫哈第二实验学校积极培树“红苗”育人品牌,与豫哈实验学校以特色社团建设为抓手,豫哈第三实验学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依托,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的做法,形成了特色系列品牌。
河南援疆报道组:王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