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今年以来,哈密市以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提升、设施设备更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成效显著。
“叔叔,这一次血压在正常范围,回去按时吃药,有问题随时和家庭医生联系。”8月29日,伊州区花园乡布茹村村民阿布力孜·克其克像往常一样来到花园乡卫生院,在刚成立不久的慢病一体化门诊进行免费血糖、血压、身高、体重等基础检查。
花园乡卫生院通过完善慢性疾病管理政策体系和服务举措,专门成立了慢病一体化门诊,并由医生助理协助医生对就诊患者进行预问诊和基础体征的测量等服务项目,并对患者进行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核查,更新完善档案后,再将人员引导至各诊室就诊。从以往的“挂号-候诊-就医”医疗服务的旧模式,优化为“诊前-诊中-诊后”医防融合的新模式,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花园乡布茹村村民阿布力孜·克其克说:“卫生院看病不用排队,测量血糖、血压都免费,方便快捷,非常好。” 据介绍,截至目前慢病一体化门诊已服务患者6千余人次。就诊中,如果首次发现血压或血糖异常的患者,将被录入到慢病医防融合系统中,家庭医生对其进行不少于2次的健康监测,确诊后由系统推送至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最后公共卫生专干再将患者纳入专档管理中进行后续服务,通过信息化系统动态监测服务人群,确保了人员监测不断档,使慢病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为解决周边村民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给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今年6月中旬,花园乡卫生院在区政府、卫健委及医共体的帮助下,成功建成了四类手术室。该手术室按照标准化手术室配备,配有多功能手术床、无影灯、高频电刀等专业手术设备。目前,可开展常见病种的外科手术,让患者不出乡就可以接受便捷安全的手术治疗。 花园乡卫生院医务科主任陈梦娟说:“四类手术室主要是包皮环切术、取环放环人流手术、清创缝合等多种常规手术。我院是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相对上级医院更多一些,患者也节约了医疗费用。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30多例手术,四类手术室的建设带动了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有效提升,提高了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为周边患者带来了真正的方便与实惠。” 医疗资源“沉下去”,优质服务“身边来”。近几个月,伊州区石油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与同期相比多了近30%。自今年该中心设立了“名医工作室”后,不少市民便纷纷慕名前来就医。 市民张娜说:“专家的服务态度实在太好了,讲解的仔细又认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这样的服务,真的是我们患者的福音,而且报销的比例也高,我们既放心又省心。” 据了解,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就近享受更高水平的优质诊疗服务,伊州区石油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医共体设立了中、西医“名医工作室”,不仅推动了基层医疗方面的发展,而且可以更好地引进先进医疗思维理念,优化互补,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2024年河南省骨干医师对口援疆医疗队、伊州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伊州区石油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医工作室”坐诊医师刘苗苗说:“工作室会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通过义诊、讲座等形式,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加强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同时在医疗上进一步加强基层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提高对急重症的鉴别能力,做到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我们还建立了远程会诊制度,设立分级诊疗专家组,为当地医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从而做到了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同时节约了医疗资源。” 今年以来,伊州区石油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扎实推进中医“名医基层工作室”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推广熏蒸、中药贴敷、国药灸、沙疗、儿科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致力于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品质和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双提升。 石油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魏茹说:“我中心紧紧围绕分级诊疗体系,利用紧密性县域医共体,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及时扩容到中心,使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在医院的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