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红星医院心血管内科,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援疆专家正在询问患者张月梅的术后恢复情况。
不久前,张月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目前正处于术后恢复期。谈及目前的身体状况,她说:“我感觉症状明显减轻了,术后恢复得也很好。”
今年,师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对接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通过统筹“城区”和“基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统筹“单兵”和“组团”,强化“组团式”援疆成效;统筹“输血”和“造血”,增强医疗卫生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数量”和“质量”,不断深化医疗卫生领域智力援疆,多举措推进医疗卫生援疆提质增效。
“今年,我们科室不仅通过了中国心衰中心认证现场评审,在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帮助下,还开展了东疆地区首例左心脏封堵术。”红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鄢利介绍,随着河南援疆力量的持续帮扶,该科室在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能够独立开展部分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工作。
今年以来,师市持续推进“5+1”组团式援疆,重点提升红星医院5大中心专科特色优势。研究制定了2024年“组团式”援疆工作建议方案,突出医疗专科“多包一”援疆;通过组织医务人员赴豫培训,开办豫哈空中课堂,邀请名医专家讲学等,持续推进本地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师市新签订中原名医工作室3个;组织赴豫培训3期,75人受训;组织名医专家讲学12场次,培养本地医疗人才536人次;组织开办豫哈空中课堂52期,510人参加培训。
同时,师市坚持项目带动,强化“输血式”援疆,“十四五”以来,已先后投入8500万元建设火箭农场医院张仲景中医文化康复中心、基层团场医院改造提升工程等固投类项目;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持续推动援疆医疗资源向疾控、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机构延伸,结合师市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规划和目标定位,实现团场医院专科“多包一”组团式援疆全覆盖。
8月15日,在火箭农场医院张仲景中医康复中心儿科门诊,前来找援疆专家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火箭农场居民张云霞是第一次带着孩子到这里就医。
“在团场医院就能找专家看病,方便多了!”张云霞说。
火箭农场医院现有援疆中医专家5名,涵盖妇科、儿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等专业。“援疆专家的到来,进一步填补了我院部分科室专业的空白,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让团场居民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火箭农场医院院长何成斌说。
目前,共有16名援疆专家在各团场医院坐诊,除了做好诊疗服务外,还承担着“传帮带”任务,帮助团场医院的医生提升诊疗技术和水平,打造并形成适合各团场医院的特色诊疗专科,最终实现团场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计有41名河南援疆专家来师市开展援疆工作,涵盖疾控、卫生监督和全科医生等急缺专业,诊疗患者2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6项,其中5项填补了哈密区域相关领域技术空白;参与基层义诊活动40余次,受益群众1100余人次。
“我们将继续发挥河南省卫生资源优势,针对十三师新星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更有针对性的选派优秀骨干医师来这里开展援疆工作;同时,进一步推进信息化、远程医疗等先进技术的实地应用,助推十三师新星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河南援疆干部,师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姚侃说。